语文这个东东,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基础部分高分突破不错,找错字错句就练那本书好了,至于应用文,做一做人大的最后十套卷子,就不会有问题。我说一下,语文四十分,二十分我个人认为不能失,尤其是应用文的十分,只要你花点功夫,就没有不会的。至于基础的十分,最好能拿个8分,因为关于文学史这一题,不太好把握,重在积累,其他那些,做题就可得分。我个人因为语文功底相当好,所以这门课没花力气,倒是作文*练了一下,听听北大谷衍芬老师讲的如何写“新八股文”,很有用,应试嘛!至于应用文,我个人还主张要动手改改错,甚至写几篇,才会加深印象。所幸同济的语文辅导老讲这方面讲得不错,所以事半功倍。作文找几篇小短文找找立意,这方面我还推荐北大出的那本语文参考书,里面关于作文立意有很多训练,不错,做个20个题就思路开阔了。论据这东西就没人教你了,平时积累几个吧。同济的老师发十多张纸的古今中外的论据,我没看,因为记不住。
逻辑学一定要听老师讲课,比自己学不知要省多少力气,如果你没有思路清晰的老师授课,那就太遗憾了,因为这东西就是靠老师教你一种思维方式。我们辅导班的老师一共授两次,我只听了一次,学时虽少,但他思路清晰,和杨武金老师是两种类型,两相对比,很受启发。不过我的基础主要是4月份看了杨武金的八张光盘,足矣!毕竟人家是中国唯一一个逻辑学博士。这门课不必花太多时间啊。北大最后的模拟试卷好象押到了一点题,但因为当时我没有做,所以也就罢了,但试卷一发下来,看到第一题就悔得肠子都青了——因为看到过,但没有做!要说押题,这算一个吧!
最后来说说管理和行政,所谓辅导班就是拔高这两门啊。先说说成就吧,这两门课我每题都能准确地回想起书上的原文,所以真是意气风发!要好好向朋友们推荐我的经验。先说管理学,关海庭老师的授课值得一听!!!如果你在北京上辅导班,别的上什么我不介意,但管理一定要上北大的(MPA考试一向是北大出管理,人大出行政,出管理学试题材老师就在关老师周围,你说你听谁的课?而且清华人大到最后都是请关老师客串的)。所谓管理这东西,自已看绝对也能考60分,但书上的细节及一些运算你会搞不清楚,我的经验是老师帮你理一遍胜过你看三遍,而且关老师理得很细,基础班是讲课本,结束时每章给押了一些简答题,强化班则是把每章的重点再讲一遍,每章再押五六个题,冲刺班则把一些细节拎出来,主要应付选择题,事实证明很有效。最后他押了二十个简答题,命中率我记得是三个,也算不错了。至于论述题,他一开始就说搞出题的那几个老师专爱写“领导”的论文,所以组织和领导这两章押了题,同时讲得也很细,我估计上过他课的人应该没有问题。至于我本人,主要是跟他的思路,当然也很勤奋,把北大出的那本复习书上的选择题都做了一遍,很有用,因为很细。人大的高分突破只做了选择题。在这里我想提一下,关老师说在命题时有一些外地大学的老师到北京去请教他复习的思路对不对,他当时说“太粗了太粗了”,这话一点也假,我上过同济的辅导班,管理学的老师只上过四次课还嫌课时多,事实上只把大纲上的问题对了一下页码,其实我并不想批评这些老师,因为MPA的复习都是刚起步,他们也很难做很多准备,但我认为如果没有关老师的授课我绝对考不了那么好。而且我也把北大的一些思路和周围的一些同学分享过,凡是重视的都应有不同程度的受益。(在这里我还要感谢我北大的朋友)。至于有同学在网上说北大的题押得准,我觉得如果你真地上过北大的辅导班,(当然我是指管理学),在考前就无所谓押不押题了,因为一路走来,整本书都可谓烂熟于心了。说名公道话,在这方面人大是有优势的,因为它最后的十套模拟卷有原题保卫中,但这不是师资的较量,更多的是一些内幕吧!所以我建议管理学要上北大的,而人大的题要照做不误。再说一遍,我认为关老师的授课很朴实,很有风格,如他本人。
最后说说行政学。其实我很不愿说这门课,是因为不想说昧心的话。赵成根老师的课讲得很不错,但我认为不适合应试,因为学术味浓了点,而且有点虎头蛇尾,我对比了两年的光盘,都是如此。因为赵老师的师兄弟是命题老师之一,但一直到最后他也没露点东西,我个人认为对选择他的同学是一种打击,因为他曾让大家相信起码有点思路。当然他每次强调的重点如“行政职能、行政效率“是重点不假,事实上考试也考了这些,但我觉得可能是巧合,这一点,从他两年所出的模拟试卷中可以体现,太偏太难——所谓阳春白雪,不合乎吾辈应试人的口味。在这里,我推崇同济的周向红老师,很年轻,但敬业,复习思路紧凑有效,完全符合应试的需要。至于我的体会,请大家对照两年的考题就会发现,第一年书本后每一章的思考题里就占了60分左右,02年还是占有一定比例,所以我认为大家在复习时不要漏了指南这本”圣经“。王乐夫的行政教学及应试的思路,就在那些复习题中。同管理学一样,第一遍总是很难,我个人认为有几点会有助于记忆:
一是找个人考考你。不用解释了吧,让人帮你背背书,很有用啊。
二是合上书本想一想。每天骑车上下班时就想一章嘛,比如行政效率这一章我就是在上下班途中得以反复巩固。
三是利用课上的时间记忆,别一上课就打盹,不实惠。行政效率这一章东西少又好记,我就是在课上把它边听边背下来,巩固几遍就不会忘了。
四是在纸上写一写。写一遍才会明白那些倒底是什么属于“职能改革“还是”组织改革“的东西。写一遍胜过背两遍,而且可以用自已的思维方式来为它划分几个层次,比如行政技术方法中的甘特图表的作用,列上几点就层次很分明了,有助于记忆。
五是把名词解释集中在一起背,这样不会搞混。12章大概有20来个名词解释(我指大的),有些会搞混,一起背能明白它们的差别。
六是书要一遍比一遍看得细,这样不会漏选择题和简答题。
至于说到行政学的复习资料,首推人大版的,没有异议吧?北大的就别看了,有时间顶多看看选择题。
全部说完后就再说说时间的安排吧。我个人认为上班时可以做题,比如高数和逻辑,但不适合背书,效率奇差。回家后每天保证两个小时背背书,但要排除干扰,有孩子的话就牺牲一下吧,把他(她)送到父母家或是让爱人全程陪同,实在没条件的,就逃离。晚上到图书馆或单位甚至大学的自修室,有气氛啊!战线也别拉得太长,尤其是管理和行政,先看看书,不忙背书。但数学和逻辑要准备得早一点,以免到八九十月份拖后腿。十一长假过后就别上班了,在家猫着吧!再忙也得把人大最后的十套卷子做了,写两篇英语作文,最后看一眼语文的应用文。还有就是考前提早两天到宾馆住着(如果你是外地考生),好了,就是这些了。
最后真诚地感谢我的先生和女儿,在这半年来给我的全力支持,虽然孩子只有两岁不会看得懂我的这篇文章,但等她长大我会给她讲。
有想和我联系咨询情况或是问问经验的随时欢迎给我来信,xiaoyi73@hotmail.com
下次我会考虑再写一点详细的应试篇。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