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四条规定。
2、C。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五条规定。
3、D。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十条规定。
4、C。
2004年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解释,见教材248页。
5、D。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行政处罚实施细则》第十二条第(一)项规定。
6、D。
《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第十条规定。
7、C。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第十四条规定。
8、B。
《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
9、D。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八条规定。
10、B。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九条规定。
二、多项选择题
1、B、D。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四条的规定:海关反走私犯罪公安机构的主要职责不包括对社会治安管理及地方公安查获的非走私犯罪案件的管理。
2、A、B、C、D。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六条第(三)项规定。
3、A、B、C、D。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不可抗力”包括自然原因及社会原因,表现为暴雨、冰雹、地震、战争等。
4、A、B、D。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保税货物监管期限应为进境起至出境或转为一般进口核销结关止。
5、A、B、C、D。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三十条规定:“危险品”是指易燃、易爆、易腐蚀的货物。
6、A、B、C、D。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六十六条第一、二款明确规定了海关事务担保所适用的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九条对答案C有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行政处罚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对答案D有明确规定。
7、A、B、C、D。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四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稽查条例》明确规定了海关稽查所实施的特定对象:即对与进出口活动直接有关的企业、单位自进出口货物放行之日起3年内或者在保税货物、减免税货物的海关监管期限内及其后的3年内实施稽查。
8、A、B、C、D。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三十四条明确规定在对外贸易活动中不得存在的行为。
9、A、B、C、D。
《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第二章,表明了国家对进口货物进行四种分类管理的规定。
10、A、B、C。
《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明确规定了走私罪、非法经营罪、泄露国家秘密罪在技术进出口活动中的表现。因此,答案D不属于上述范围。
三、判断题
1、错。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六条第一项规定:海关的检查权所实施的对象是进出境运输工具,而不是进出境货物、物品。
2、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六条第七项规定:海关为履行职责,具有配备和使用武器权。
3、错。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十一条规定,未依法取得报关从业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报关业务。说明并不是不得从事与报关相关的业务。
4、错。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十三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对违反本法规定逃避海关监管的行为进行举报。规定中的“任何人”包括了所有具有民事行为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5、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进口货物的收货人经海关同意,可以在申报前查看货物或者提取货样。
6、错。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经收发货人申请,海关总署批准,其进出口货物可以免验。
责任编辑:张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