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薄弱审题能力欠缺
历史
存在问题
一、基础薄弱。
⑴基础知识点、主干知识点记不清,对教材不熟悉。
⑵错别字问题依旧存在,如:21题“郡县制”已不太会写成“群县制”;但宣慰司的“慰”写成“尉”。
二、审题能力欠缺。
⑴阅读、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欠缺,文字理解错误。
⑵看不清设问的条件限制。
⑶回答时不结合材料,自说自话。
三、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欠缺。
⑴不能准确回答关键词。
⑵回答问题思考不够全面,思路比较狭窄,答案不全面。
⑶不能把握题目的立意主旨。
四、答题不够规范。
书写格式不规范;语言表述不规范。
⑴不会使用历史学科规范语言,专有名词术语表述不准确。
⑵照抄材料,特别是文言文材料。
⑶口语化严重。
冲刺建议
一、回归课本:本阶段回归课本,重温基础,是复习教学的重中之重。基于时间因素,全面复习不现实,建议:⑴通史强化式梳理,即选择重点单元,重点强化复习。理清每一历史阶段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内在联系,构建通史体系,宏观把握历史发展特征。⑵主干网络式梳理。即注重主干知识网络结构多次构建,牢固形成主干知识网络体系,以应对不同的情景材料,以不变应万变。⑶查漏补缺式梳理。即针对几次模考反映的问题,采取补缺式“点到为止”的方法进行点拨强化。
二、有效训练:有效训练,强化训练也是本阶段主要工作,但要注意精选内容,重在方法,强化规范。
三、注重两大题型解题方法的讲解与训练,并归纳成几大口诀,强化训练。
四、审题,要善于抓有效信息和关键词,特别是概括、分析、指出、认识、评价等等行为动词的概念与区别。(黄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