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越来越紧的资本金监管约束,商业银行依赖大量放贷获利为主的盈利模式到了需要调整的时候。业内人士认为,中间业务和中小企业有望成为明年的新转型突破点。
资本金约束增强 上市银行融资需求成为近期市场关注焦点,根据近期公开信息,宁波银行计划定向增发募资50亿元,南京银行计划配股融资50亿元。此前,招商银行计划配股融资220亿元,兴业银行配股融资180亿元,深发展则向平安定向增发67亿到106亿之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中国银行也承认在研究多种资本补充方案。
资本监管增强被认为是银行集体融资的直接原因。据了解,今年以来监管部门不断采取措施加强资本监管,商业银行先后遇到了资本监管要求提高、次级债扣除新规等措施的冲击。多家券商预测,若以较严格模型分析,明后两年间陆续还将有浦发、华夏等几家银行有融资需求。
但银行目前盈利模式过度依赖息差或许才是银行集体融资的最根本原因。银行研究机构银联信提供数据显示,目前虽然国内银行已经启动了中间业务、零售业务调整,但银行以存贷款息差为主导的盈利模式并没有改变,目前公司业务和信贷业务仍旧是大多数银行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占整体收入比重在90%以上。
在这样的业务结构下,信贷投放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银行利润的多寡。因此多数银行仍然热衷于积极投放信贷,而今年为刺激经济增长,银行信贷投放创出天量。
盈利模式过度依赖息差让银行热衷于信贷投放,但这迅速消耗了资本金,为银行明年发展带来了资本金压力,集体融资行为就此产生。
调整迫在眉睫 但研究人士对此发展模式并不看好。银联信总经理符文忠直言,“今年银行业利润的下滑和利差收窄直接相关,即便是信贷数量大幅增长,仍难以抵消因此而带来的消极影响。明年利差收窄的局面不会有太大改变,因此银行业将面临更加艰难的盈利困境。”
众所周知,2009年商业银行遭遇了利差收窄的压力。商业银行力图通过扩大信贷规模实现“以量补价”,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上半年商业银行业绩下滑明显。“天量信贷不能带来天量利润,明年信贷投放可能比今年还降低四分之一左右,各银行的利润是否会随之下降?”银联信报告提出了尖锐的观点。
业务结构调整已经势在必行。符文忠介绍,据银联信调研,银行已经在着手改变,短期看银行需要大力开拓中小企业业务,如商圈贷款、产业园区贷款等创新业务,长期则要增加中间业务、零售业务比重,向多种盈利模式转变。据介绍,跨国银行早已摆脱了息差盈利模式,因为在金融脱媒影响下,信贷需求相对薄弱。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银行也在采取措施摆脱这一模式的弊端,目前已经有多家银行开发出商圈中批发零售中小企业贷款、产业园区中小企业贷款,以及应收账款、动产融资等多种适用于中小企业的金融业务,开始由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转向。例如招商银行成立小企业信贷中心、华夏银行则推出了针对小企业的龙舟计划。实际上,其他银行在中小企业信贷领域也陆续推出相关计划。
符文忠直言,在基础设施和工业客户信贷需求高潮减弱后,利润相对较高的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必将会成为国内银行突破盈利困局的路径之一。
责任编辑: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