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设句
即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目的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提高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式。例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八)反问
即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是无疑而问,问而不答,语气更肯定、更强烈。例如:“凭着崇高的理相、豪迈的气概、乐观的志趣,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
(九)反语
即用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的方式把意思表达出来的一种修辞方式,作 乐观的志趣,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
(九)反语
即用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的方式把意思表达出来的一种修辞方式,作用是曲折达意,语含讥讽。例如:“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十)双关
利用语音或语义的条件,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造成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的一种修辞方式,双关可分为二类:
1.谐音双关:
即利用语音,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例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是晴雨的“晴”暗指爱情的“情”。
2.语义双关:
即利用语义,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例如:“……高健:‘多谢特派员的器,为了我们的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里的高健是我方打入敌人内部的地下工作人员,他所说“为了我们的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是语义双关。指对党对人民忠贞不渝的感情。”
(十一)反复
有意识地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方式。作用是突出强调,综合前后文,沟通语脉,有化长句为短语。反复可分为二类:
1.连续反复
例如:“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
2.间隔反复
例如:“……车队象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车队象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
二、例题分析
1.样题—2题,(指GCT—ME2003年样题)。
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表述,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字了水花的的颜色、形状和动态。
(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说明了六国创业的艰辛不易。
(C)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山势的起伏而又微不足道。
(D)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文章的说理更加生动。
「分析」正确答案应该是(C)。这两句诗出自毛主席的七律诗《长征》。“七律”是七字一句的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每首八句,两句一联,第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律诗重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词句的精炼,中间两联要对仗。对仗就是对对子,对偶。题中两句是三、四句是对偶句,不是对比句,关于“对偶”与“对比”的区别,在考点归纳中已讲。
2.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这几天跟过节一样热闹。
(B)那里的蔬菜跟水果一样贵。
(C)他的脸跟纸一样白。
(D)这里的老鼠跟猫一样大。
「分析」:这是一道修辞比喻的判断题,正确答案是(B)。比喻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组成,本体和喻体彼此有相似点。(B)句不具备此条件。
3.下列修辞手法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向日葵花是骄傲的,快乐的;萝卜花却那样谦卑。
(B)不知道为什么,原来挺敞亮的店堂变得特别黑暗了,牌匾上的金字也都无精打采了。
(C)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心情无比舒畅,几只蝴蝶在菜花地里欢快地飞舞,树枝上的小鸟彷徨流浪。
(D)常听一位老人说,每逢春秋两季,月圆的时候,你要是心细,有时会听见长城上发现很低很低的声音,像吟诗一样。老人说:这是长城在唱歌,唱的是古往今来的英雄好汉。
「分析」该题考的是拟人手法的运用,正确答案是(C)。修辞手法的运用,要突出或强调表达效果。表达的效果要符合语境的具体情况。这一段的语境是表达我的愉悦的心情。而“彷徨”是走来走去,优疑不决的意思。“流浪”是生活无着落,到处转移,随地谋生。这种心情愁苦的,和语境是不相符的。因此是运用不当的。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