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公务员 >> 公安招警 >> 笔试题库 >> 模拟试题 >> 正文
招警考试基础知识:刑法经典练习题二
来源:优易学  2010-1-18 15:42:07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公考书店

 

试题26:受贿罪与贪污罪的相同点是( )。 
A: 侵犯客体相同 
B: 主观方面都是故意 
C: 客观方面都是利用职务之便 
D: 犯罪客体相同 
答案: BC 
试题27:适用假释,必须不是累犯以及因( )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A: 杀人、抢劫 
B: 爆炸 
C: 强奸 
D: 绑架 
答案: ABCD 
试题28:假释适用于被判处( )的犯罪分子。 
A: 管制 
B: 拘役 
C: 有期徒刑 
D: 无期徒刑 
答案: CD 
试题29:根据《刑法》规定,适用减刑应当具备( )条件。 
A: 只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B: 犯罪分子必须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劳动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立功表现,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 
C: 减刑必须有一定限制 
D: 有一定的程序条件,即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 
答案: ABCD 
试题30: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对于具有( )表现的犯罪分子,可以减刑。 
A: 服从监管 
B: 悔改表现 
C: 立功表现 
D: 积极参加劳动 
答案: CD 
试题31:缓刑适用的条件包括( )。 
A: 适用的对象是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B: 有投案自首情节 
C: 不是累犯 
D: 根据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答案: ACD 
试题32:对于自首和立功的人进行处罚,正确的做法是( )。 
A: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B: 对于犯罪较轻的自首分子,可以免除处罚 
C: 对于有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 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答案: ABCD 
试题33: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是( )。 
A: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B: 继承权 
C: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D: 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答案: ACD 
试题34:无期徒刑是对犯罪分子( )的一种刑罚。 
A: 剥夺终身自由 
B: 强制其参加劳动生产 
C: 接受教育和矫正 
D: 剥夺其一切财产 
答案: ABC 
试题35:我国刑法规定的附加刑有( )。 
A: 罚金 
B: 管制 
C: 没收财产 
D: 剥夺政治权利 
答案: ACD 
试题36: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有( )。 
A: 管制 
B: 劳役 
C: 拘役 
D: 罚金 
答案: AC 
试题37:犯罪的时候,( )不适用死刑。 
A: 不满十八周岁的人 
B: 患有精神病的人正常情况下 
C: 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D: 醉酒的人 
答案: AC 
试题38:关于刑罚与犯罪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 
A: 犯罪是适用刑罚的必要条件 
B: 没有犯罪也就无所谓刑罚 
C: 刑罚是由于犯罪而产生的法律后果 
D: 刑罚并不是犯罪的必然后果 
答案: ABCD 
试题39:刑罚与其他制裁方法的区别是( )。 
A: 严厉的程度不同 
B: 适用的对象不同 
C: 适用的方法不同 
D: 适用的机关和程度不同 
答案: ABD 
试题40:单位犯罪的“单位”指( )。 
A: 公司 
B: 企事业单位 
C: 机关 
D: 团体 
答案: ABCD 
试题41:主犯包括( )。 
A: 组织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 
B: 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 
C: 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 
D: 聚众性犯罪中的首要分子 
答案: ABC 
试题42:犯罪未遂具有如下特征( )。 
A: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B: 犯罪没有得逞,即没有具备构成某个具体犯罪的全部要件 
C: 犯罪没有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答案: ABC 
试题43:有关犯罪预备,正确的说法是( )。 
A: 犯罪预备包含着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 刑法规定对犯罪预备予以必要的处罚 
C: 犯罪预备尚未造成犯罪客体的实际损害 
D: 刑法规定对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答案: ABCD 
试题44:紧急避险必须具备以下哪些条件:( )。 
A: 必须是为了避免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遇到危险而采取的 
B: 必须是正在发生危险的情况下采取的 
C: 必须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如果能采取其他方法避免危险,就不能实施紧急避险行为 
D: 紧急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答案: ABCD 
试题44:1442年修改后的新《刑法》赋予公民对某些犯罪采取绝对防卫而不受限度限制的权利即对正在进行( )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A: 行凶、杀人 
B: 抢劫 
C: 强奸 
D: 绑架 
答案: ABCD 
试题4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已满11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B: 已满14周岁不满11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C: 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的单位必须是公司、事业单位、企业、机关、团体 
D: 醉酒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答案: ABCD 
试题46:自然人成为犯罪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 )。 
A: 它必须是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自然人 
B: 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自然人 
C: 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答案: ABC 
试题47:犯罪客体是( )。 
A: 犯罪对象 
B: 社会利益或权益 
C: 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D: 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 
答案: CD 
试题48:有关危害行为,正确的说法是( )。 
A: 它是犯罪的客观方面三个基本要件之一。 
B: 它可分为两种基本形式,即作为和不作为 
C: 作为是指行为人用积极行动实施为我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 
D: 不作为是指负有特定义务实施某种行为而又能履行这种义务的人消极地不履行义务而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 
答案: ABCD 
试题49: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是( )。 
A: 罪刑法定原则 
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 罪刑相当原则 
D: 刑法个别化原则 
答案: ABC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cyth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