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B.生理
C.情境 D.需要
13.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的。
A.马斯洛 B.弗鲁姆
C.洛克 D.斯金纳
14.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在他提出的双因素理论中把影响员工满意感的因素分为保健因素与( )二大类。
A.情境因素 B.激励因素
C.群体因素 D.领导因素
15.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可以用公式表示:激励程度=期望值×( )。
A.需要 B.目标
C.效价 D.能力
16.洛克在他的目标理论中,用目标的具体性、目标的难度和目标的( )作为评价目标的合适程度的三大指标。
A.现实性 B.客观性
C.超前性 D.可接受性
17.按强化程序是否变化,可将间断强化分为固定比率强化和( )强化两大类。
A.可变比率 B.固定比例
C.固定时间 D.可变时间
18.挫折行为的表现特征主要有攻击、 )和妥协三大类。
A.气愤 B.发怒
C.退化 D.激动
19.以群体是否客观存在为依据,可以把群体分为实际群体与( )两大类。
A.假设群体 B.结构群体
C.协作群体 D.活动群体
20.凡不是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群体成员因感情、交往等多种心理需要而自发形成的群体称为( )。
A.参照群体 B.正式群体
C.非正式群体 D.小型群体
21.群体成员共同接受、共同遵守、约定成俗的( )称为群体规范。
A.群体纪律 B.心理倾向
C.行为准则 D.群体情感
22.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不仅在行为上与其它人保持一致,而且在( )也改变原有观点的现象称为从众行为。
A.信仰上 B.心理上
C.态度上 D.认知上
23.群体凝聚力又称为群体( )。
A.向心力 B.协作力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