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公务员 >> 申论 >> 申论指导 >> 正文
北京2009年公务员考试决胜申论之四大规律
来源:优易学  2009-9-25 1:50:27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公考书店
文章页内部300*250广告位

2.普遍性

  申论题材反映的是全国各地、各领域、各行业、各层级普遍存在的问题,蕴含的对策思路是全国要共同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例如2008年国考以怒江水电开发为题材,主题是科学发展;2009年浙江省考以应对金融危机为题材,主题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2009年北京市考以提高公民素质为主题,领导经济建设、应对金融危机和加强公民文明素质建设是全国各级各地政府普遍面临的宏观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转变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道德建设与依法管理相结合,是政府处理上述问题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这些都是全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说省考会结合当地具体实际,那么国考当然更偏重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普遍性是为了保证材料能最大限度地适应尽可能多的考生,让众多考生都有话可说。

  3.时效性

  申论命题在选题的时间范围上,突出当前热点;在当前一个时期的热点中突出当年热点,在当年热点中突出最热热点,这些热点问题与政府的施政重点通常表现为一定程度的重合。例如2007年前后“史上最牛钉子户”等话题显示出征地拆迁问题突出,当年国考主题为“土地是关系到国家稳定与发展的命脉”;2009年浙江省申论主题为当前政府关注的首要问题——应对金融危机,加快经济转型。

  在保持时效性的同时,申论命题也会表现出“反规律”性,即回避过于热门、社会关注过于集中的话题,增加命题的不可预测性,以免被应考者押中题目。例如2009年国考就回避了公众普遍关注的抗御自然灾害、保证食品安全、处理群体事件等问题,而选择了相对为人所忽略但又有一定时效性的应对金融危机和粮食危机问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虫虫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公务员课程列表页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公务员文章底部580*64广告
文章页330尺寸谷歌广告位
热门课程培训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