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公务员 >> 申论 >> 申论热点 >> 正文
2010年江西省公务员申论热点—中部崛起
来源:优易学  2011-12-29 15:08:54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公考书店

 

  进一步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要求,这是从我国资源开发与区域发展的实际出发,统筹区域发展的新思路。我国国土开发格局经历了由计划分工主导向市场优化方向转变的过程。改革以前,国土开发格局更多地体现了计划分工的要求,体现了与行政区划相重合的特点。改革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对计划分工条件下的国土开发格局进行了调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重新区划国土开发格局。
  首先是以倾斜式发展模式取代均衡发展模式,把政策和资源优先投放于东部沿海地区,通过这些地区的率先发展来带动其他区域的发展。这是发展中国家的通常做法,也是发展的次优选择。实践证明,倾斜式发展符合我国的实际,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其次是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各类经济区,增强了区域经济的活力和带动力。经济区域的积极调整,为进一步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资源分布不平衡,加上不合理的开发行为和生产活动,加剧了国土开发中的矛盾和问题。
  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就是要在调整国土开发格局的基础上,按照资源、环境与人口、经济相均衡的原则,统筹规划、优化开发、合理布局。引导人口相对集中居住,产业相对集聚发展,形成以开发区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构建均衡、和谐、高效和可持续的国土开发格局。
  全面推进区域合作,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
  现代信息技术使全球联系畅通无阻,而产业分工的深化进一步使世界变平。国际化催生了生产要素国际组合与区域合作新模式,从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到区域共同体,从贸易自由化到生产国际化、从离岸生产到离岸经营,各种国际合作机制和机构应运而生。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合作正在朝着紧密化、一体化方向发展,统一市场、战略同盟、共同发展,成为区域合作的主题。
  一体化不仅增加了基于市场的贸易和金融流动,而且在制度的融合上还广泛涉及贸易政策、法律法规、税收制度、产权形式和其他各种调节制度。为此,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区域发展均衡化,也就是在经济区内以发达地区带不发达地区,形成区域整体发展,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核心是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加快流动。
  首先是产业一体化,重新规划区内产业发展,以资源优化配置、效率最大化为原则,加强产业分工合作,形成区内产业的有机联系;其次是市场一体化,形成区内市场资源和要素的有效组合,促进贸易顺畅发展,要素自由流动;第三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一体化,形成区内公共资源共享。
  当前,区域合作正在不断深化。继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出台后,北部湾地区发展规划以及其他地区的合作发展规划正在酝酿之中,这对于推动新一轮区域资源整合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推进作用。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首先,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完全照走西方城市化的道路,也不可能走传统城市化的老路,即农村人口单纯向城市流动,人口向少数大城市规模集中。这对我们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较大比重的人口大国来讲,并非明智选择。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要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其次,要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引导城市群之间有序竞争、相互协作、共同发展,使城市群成为现代服务业、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的龙头,成为要素集聚、产业集群、经济集约的增长高地,从而更好地发挥带动区域发展、支撑全国发展的作用。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重要的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通过城乡产业相互融合,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这是经济成长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从世界发展来看,当一个国家工业化发展进入中期阶段,就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并且农业和农村发展迫切需要工业的反哺和城市的支持。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就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并开始实行反哺农业的政策。许多国家在这一阶段大规模反哺农业、支持农村,实现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相反,有一些国家没有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则导致城乡发展失衡、社会矛盾突出。
  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工业化整体上已经进入中期后半段,在城乡产业发展上,开始从工业化初始阶段靠农业积累资金支持工业发展、靠农村支援城市建设,转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条件越来越充分。
  以城市为中心产业集聚发展的扩散效应增强。对于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加强城乡产业内在联系,促进城乡资源共同利用、产业相互支撑发挥积极作用。
  农村产业水平提升,加强了与城市工业的互动。工业化提升了农村工业水平,以乡镇企业为代表,其规模实力增强、技术水平提高、产业和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善,对接城市大工业形成较强的配套能力。
  现代技术对城乡产业融合起到催化作用。新技术改变了原有产业分类,促进了工业与农业的融合和新产业发展,既包括直接以农产品为原料的深加工产业,也包括农业转型为工业,如把种植业与能源工业直接联系在一起的生物制能源产业。这些新产业的形成,打破了原有产业界限,促进产业在更深层次上融合发展。
  服务业对于统筹城乡产业发展起到了衔接作用。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是产业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也是产业与市场相连的重要载体,服务业的大发展对于有效衔接工业与农业、促进城乡产业统筹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以及农业产值比重降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产业;加上城市产业发展的空间限制、要素成本不断增加、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这些因素对于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也起到了助推作用。
  为此,需要调整发展思路,从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出发,以促进产业融合为重点,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整合城乡产业资源、协调城乡产业分工,优化城乡产业布局,完善城乡产业体系,促进城乡产业有序发展。
  一要统筹城乡产业规划。把城市整体规划与城乡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统筹城乡建设规划和产业规划,推动城乡一体发展。
  二要统筹城乡产业开发。实行工、农、三产综合协调开发,把工业发展和农业、服务业发展协调起来,使工业化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推进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动力。通过大力发展服务业来对接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促进服务业向第一产业延伸、与制造业相互融合。通过建立链接三次产业、沟通城乡,融研发、科技于一体的贸工农产业链,加强城乡产业的联系与互动。
  三要统筹城乡产业结构调整。立足“专业分工、错位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一批优势产业、扶持一批新兴产业、提升一批传统产业、催生一批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横向联系和纵向一体化,形成更加紧密的配套体系、协作关系。

上一页  [1] [2] [3] [4] [5] 

责任编辑:cyth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门课程培训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