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您提出“千方百计保民生”,就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当前就业问题的主要矛盾是返乡农民工问题。江西推动就业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具体思路和措施是什么?
苏荣:江西是劳务输出大省,2008年外出务工人员达680万人,农民务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农民工对江西发展的贡献功不可没,他们是发展的财富,不是包袱。我们既要看到农民工返乡带来的就业压力,又要有充分信心解决好返乡农民工问题。
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以发展的方式和积极的政策,切实解决好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听取返乡农民工意见,我们从八个方面对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进行帮扶:一是免费培训。运用多种方式,采取多种渠道培训返乡农民,培训经费全部由政府承担。二是比照下岗工人再就业、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政策,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三是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为其解决创业所需的资金问题。江西决定2009年提供10.8亿元小额贷款支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四是减免规费。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物业管理费、卫生费、治安费等收费能免尽量免,能减尽量减。五是缓交税收。缓交税收对刚刚创业的返乡农民工而言,相当于提供了流动资金。江西初步确定返乡农民工创业两年内缓交所得税、营业税等税收。六是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对带动就业较多的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发放一定的贴息贷款。七是降低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其创业成本。八是为返乡农民工创办和领办企业提供免费咨询、创业指导和优质服务。
为推动全民创业,我们将择机将上述政策的适用范围从支持返乡农民工扩展到所有的城乡居民,鼓励和支持城乡百姓自主创业。我们认为,实施这样的政策,一两年内全省新增三五十万户个体工商企业是可能的,这些企业将创造大批就业岗位,有助于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
我们已经要求全省上下准备过一段时间紧日子。从省里到市里、县里,两年内不要财政税收增长的暂时政绩,千方百计为返乡农民工和其他群众创业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这实际上也是“放水养鱼”。挺过两年,返乡农民工和其他群众创办的企业就是新的财源。
记者:中小企业普遍反映融资困难较大。这个问题一头连着保增长,一头连着保民生,也是当前经济生活中的难点,江西省委省政府有什么办法破解这个难题吗?
苏荣:江西中小企业数量多、涉及面宽,不仅关系市县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事关就业稳定、社会稳定。近年来,“融资难”问题一直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2007年江西全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的资金满足率不到30%,贷款满足率不到20%;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
为帮助企业走出金融危机的困境,2008年年底,江西省级财政和市、县财政共同出资20亿元组建了江西省信用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大型担保公司,其担保贷款放大倍数为5~8倍,目前已具备了100亿元至160亿元贷款的担保能力。重点对有市场、有合同订单、有效益、有信誉,不是高污染、高能耗、高危产业的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担保。从市场反应来看,这一做法的效果开始显现,江西的中小企业正在恢复生机和活力。
记者:2009年党中央的一号文件特别强调稳粮增收。江西在落实中央惠农强农政策,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工作上有什么新措施?
苏荣: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国家安全。江西是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从未间断向省外输出粮食的省份之一。2008年江西省粮食总产量超过390亿斤,同比增产10亿斤,粮食生产连续五年实现大丰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确保中央惠农强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2008年江西率先在全国开展全省范围的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这次集中性的监督检查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民利益得到保护,干部受到教育。全省查出各类违纪违规涉农资金近8亿元,已基本整改到位;查处了一批违纪违规涉农案件254个,175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中25人已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2009年,我们将坚决落实好中央各项惠农强农政策,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突出抓好鄱阳湖平原、赣抚平原、吉泰盆地和赣西粮食高产片的“三区一片”粮食核心区建设,确保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400万亩以上;继续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造地增粮富民工程,以实施“新增百亿斤优质商品粮工程”建设为契机,着力提升国家规划范围内36个县的粮食生产能力,力争全省今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00亿斤。同时,通过发展“一村一品”,向农业开发广度深度进军,推进农业产业化等途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记者: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江西关于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战略构想得到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一年过去了,这一构想实施进展如何?
苏荣:鄱阳湖是江西的一张“名片”,是中国的“掌上明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不仅关乎江西未来的发展,也是中国履行环境责任的重要证明。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对国家甚至对世界都是一个贡献。一年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前期工作扎实推进,目前完成了10大基础课题研究、总体规划上报和18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为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做好“绿色生态”这篇文章,2008年我们全面启动了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全省县(市)污水处理设施、农村无害化处理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同时还开展了“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对133个饮用水源保护区开展了环境专项督查。如今的江西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处处是美丽的生态图景。
2009年,我们将抓紧做好总体规划的报批工作,争取年内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能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纳入国家重点功能区建设规划。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保护生态入手,努力把鄱阳湖保护开发推向新的阶段,使之成为生态优美、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层次较高、城乡协调发展的功能区。
记者: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必须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抓好干部作风建设。您认为当前弘扬井冈山精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应该怎么入手?
苏荣:2009年,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各种社会矛盾碰头叠加,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任务异常艰巨,对各级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做好新一年的工作,关键在作风。我认为,当前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增强宗旨观念,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力戒说大话、空话、假话,力戒只说不做,力戒心浮气躁,力戒形式主义,力戒做表面文章;要保持昂扬进取精神,攻坚破难,敢于拼搏,乐于在“严冬”中学会成长,努力在实践的磨砺中不断提高干事创业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要保持艰苦奋斗精神,勤俭节约,在思想上作好精打细算、过紧日子的准备,切实压缩招待费、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等非生产性支出。2009年,我们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这是我们改进机关作风的重大举措。我们不搞形式主义,一定要动真的、来硬的。我们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项目、减少审批环节、减少审批时间,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全省各级机关办事效率明显提高。
记者:2008年5月份,您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同时发表公开信,就事关江西发展全局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问计于省内外朋友;2009年1月6日,您亲自回复网友留言畅谈生态立省。通过媒体特别是网络“问计于民”,已成为您及江西决策层的工作常态。
苏荣:历史充分证明,我们的力量源泉永远在人民群众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最伟大的创造者。我们听取民意还要尊重民意,集中民智更要用好民智。2009年开展的“问计于民”活动,收到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无论是宏篇大论,还是具体建议;无论是严谨对策,还是随想感言,都饱含着大家的心血、倾注着大家的情感,对我们都是很大的帮助和支持。这些内容不是我一个人在看,无论是正面的抑或是批评意见,我们都以简报形式发至省、市有关领导。能够采纳的都要采纳,能够改进的都要改进,不断拓宽我们对未来的思考,使我们的决策更贴近实际。“问计于民”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作为领导干部,我们要放下架子,沉下身子,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更要积极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民生问题上倾注更深的感情,下更大的力气,花更多的功夫,尽一切努力使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责任编辑:cy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