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知识
关联词语的使用
关联词语在复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复句都是靠关联词语连接的,不同的关联词语往往表示不同的逻辑关系,标志出不同的复句类型。上边我们讲到各种类型的复句时,都介绍了这种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学习时要特别注意。
有时两个完全相同的分句,由于使用了不同的关联词语,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和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就不一样了。例如:
你去,我去。
你去,我也去。
如果你去,我就去。
只要你去,我就去。
只有你去,我才去。
不但你去,我也去。
除了你去,我也去。
除非你去,我才去。
是你去,还是我去?
……
这么简单的两个分句,却可以因关联词语的不同,显示出不同的逻辑关系,表达出不同的意思。这就足见关联词语所起作用的重要。
但是,人们在使用复句时,常常误用关联词语。错误使用关联词语,不仅不能正确反映分句之间的关系,而且会直接影响语句意思的表达。常见的误用关联词语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前后关联词语不能照应。关联词语一般是成对使用的,有比较固定的搭配习惯,如“虽然……但是……”“既然……就……”“尽管……但是……”“不管……也……”“只有……才……”“只要……就……”等。如果把表示不同关系的关联词语套用在一起,就会导致分句之间关系混乱,意思表达不清楚。例如:
不管外边下起了大雨,但是他们还是按照约定一起去公园了。
即使一直没有试验成功,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
既然他许下很多愿,我也不会同意的。
只要坚持下去,最后才能取得成果。
第一句中“不管”是表示无条件的,“但是”是表示转折的,两种关系的关联词语杂糅在一起,影响了意思的表达。下边三句也属于这种情况。
二、误用另外的关联词语。有时,由于对前后分句间的关系理解得不对,应该使用这一关联词语而使用了另外一个关联词语,从而导致句子逻辑和语义上的错误。例如:
他不仅忙了一天,而且精神特别好。
尽管你们来还是不来,但是我们都要去。
“不仅……而且……”是表示递进关系的,而第一句的两个分句之间应该是转折关系;“尽管……但是……”是表示转折关系的,但依据句意,第二句的两个分句之间应该是条件关系。
三、强行使用关联词语。有时分句与分句之间并没有某种逻辑联系,使用时却强行加进关联词语,以致出现关联不当的毛病,影响语意的表达。例如:
今年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明年还要取得更大的成绩。
因为她长得很漂亮,所以她从小就爱帮助别人。
观众用自己的选票选出了最佳演员,然而最佳演员只有一个名额,所以虽然很多演员都得了不少票,但是这次只评出了一名最佳演员。
第一句前后两个分句没有转折关系却强行使用“但是”,造成逻辑关系不明确;第二句“长得漂亮”和“从小就爱帮助别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不能使用“因为……所以……”这对关联词语;根据上下文,第三句的第一个分句与后边的分句之间没有转折关系,所以句中的“然而”是多余的,可以删去,也可以改为“由于”。
关联词语的使用,是初学复句时的一个难点,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虚词考查主要包括一些副词、介词及关联词语等,主要命题形式是选择与填充两种。
一、关联词语误用
关联词语是复句的有机部分。一个复句,用不用关联词语、用哪个关联词语,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着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则。
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的。
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如下毛病:
1、滥用关联词语。
例: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采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格调太低,只能迎合少教人的口味。(应去掉因为)
2、错用关联词语。
例: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为了喜欢踢球,就把一个流氓抬举为殿师太尉。(应把为了改为因为)
例:尽管工作怎样忙,他还坚持天天记日记。
尽管和不管是不尽相同的。尽管是用于让步转折句,不管是用于无条件式的条件复句。应把尽管……还改为不管……都。
3、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只有与才搭配,去掉就)
4、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规律:各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各分句的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前面。
例:尽管他行车已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主语相同,他应放在尽管之前)
例:由于国棉布一厂长期以来不抓革新,总落在国棉二厂后面。产量不是比国棉二厂低,就是质量比国棉二厂差。(分句主语不同,产量应放在不是之后)
二、介词误用1、不可滥用介词
介词在语言组合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要做到当用则用,不当用的时候不可滥用。滥用介词不但会使表达罗嗦,而且。有时还会使表达混乱、造成语病。
例:
(1)他们试制了十九个心脏瓣,从而填补了我国在生物瓣替换领域的空白:
(2)从这个故事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在我们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都无不闪耀着立党为公的光辉。
(4)当我累得睁不开眼的时候,一想起班主任老师的鼓励,精神就振作起未了。
(5)对于我们学校、由于开展了学雷锋,创三好活动,出现了新气象。
(1)中的在是多余的,应删去。(2)中的从、(3)中的在、(4)中的当、(5)中的对于都使句子缺少主语,均应删去。
2.不可漏用介词
应该使用介词的地方而没有使用,就是漏用介词。漏用介词同样会使表意不清,句子不通。
(1)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会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2)这种习性是动物长期求食活动中发展起未的。
(3)学生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看到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所造成的严重影响。
(4)战国时期出现的《禹贡》和秦汉之际出现的《管子.地员》,就是我国古代
土壤的专门著作。
(1)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前要加上对于,否则句子的结构和表意都不清楚。(2)应在动物之后加上介词’在。(3)应在句首加上从。(4)应在就是之后加上关于。
3、不可误用介词A、该用这个介词而误用了那个介词
(1)一月三十日夜,本市普降大雪,对城市交通带来不便。
(2)革命的后代,决不能靠借老子的光,从优越舒适的小天地里成长。
(3)对于金沙江,我曾听人讲过不少优美的故事。
(4)如果国家能够多生产一些这类配件,就可以把节省下来的外汇,进口我国暂时还不能生产的仪器。
(1)中的对应改为给。(2)中的从应改为在。(3)中的对于应改
为关于。(4)中的把应改为用。
B.介词宾语不完整
介词不能单独使用,后边必须有完整的介词宾语。
(1)新秧歌剧在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参加斗争都有一定贡献。
(2)这与鲁迅当时认为文学是改变国民精神的有力武器基本一致。
(3)这部电影在塑造周总理的形象所提供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
(1)(2)(3)句中的介词宾语都不完整。(1)在斗争的后边应加上等方面。
(2)在武器的后边应加上的观点。(3)在形象的后边应加上方面。C.介词同后进的介词宾语不搭配
(1)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多次指示我们将占用的校舍尽早搬出。
(2)动物园根据大熊猫安排了大熊猫所需要的生活环境。
(3)当地球穿过彗星轨道,我们就能看到流星雨。
(4)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对揭露敌人本质与表现我军力量上起了重大作用。
(1)错用将,使前后文不搭配。应改为从占用的校舍里搬出来。(2)根
据不能同大熊猫搭配,应改为根据大熊猫的习性。(3)应在轨道的后边加上的时候。(4)介词对的后边不能用……上,应把上删去。
三、代词误用
1.指代不清
下面的例句中使用代词而未出现前词。造成了指代内容不清楚。
(1)洞庭湖气势磅礴。时而浊浪排空、时而皓月千里,那里有著名的岳阳搂,
为湖光山色增加了光彩。
(2)《编辑部的故事》是一部受欢迎的电视剧,虽然只是表现了他们当中的
一些小事,却耐人寻味。
(3)在太阳的七色光带中,它们的个性并不一样。
(1)中那里指代不明,因为岳阳楼显然不能建在洞庭湖上。那里应改
为湖边。(2)中他们没有前词,指代不明,应改为编辑们。(3)中它们无替代对象,应改为七色光。
2.关系不明
下面例句中代词和前词的关系都不清楚。
(1)煤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主要能源,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速度。’
(2)农民们富了,想出去旅游,这是极其自然的事,不必把那同什么浪费金钱、不知发展生产联系在一起。
(3)校长及时找宋霞谈心,指出她打退堂鼓是没有充分认识到有利条件,鼓励他克服一切困难,按时完成任务。
(1)中的它指代内容不明,前词不清楚。(2)中同一前词的后边出现了这和那两个不同的代词,应都用这。(3)中同一前词后边分用她、他,性别不一致,应都用她。
(4)如果我们知道先进单位的缺点,却不严肃认真地去帮助它。反而毫无原则地掩盖它,对先进单位就有害无益了。
(5)政协委员们希望改革医疗制度,他们认为目前有些医务人员素质较低,应当多方面提高他们的医疗水平和道德水平,完善管理机制,纠正滥收费的现象。
在一段话里,同一个代词,它所指代的内容应该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前词是同一的,不能暗中转换指代内容。(4)中前一个它指先进单位,后一个它指缺点,应把后一个它改为缺点。(5)中前一个他们指政协委员,后一个
他们指医务人员,应该把第二个他们改为医务人员。
3.选用不当
写作时要注意根据上下文意的要求选用恰当的代词。
(1)在第三节中诗人告诉我们,当时造成农民生活痛苦的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这是中国人民的真正敌人。
(2)大妈心里一酸,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你委屈透了,你的委屈向谁说呢?
(3)弟弟来信说:他在部队里很好,同志们都很关心他。
(4)四十多年前,刘胡兰壮烈牺牲了、这时她才十五岁。
(5)新盖的实验大楼,我还没有去过,下星期我要到这里去。
(1)中的这应改为它,指帝国主义。(2)中的两个你都应改为她,指大妈。(3)中的两个他都应改为我,因为是直接引用信中的话。(4)中讲的是四十多年前,应把近指代词这改为远指代词那。(5)中的。这里应改为那里。
4.人称涵盖要得当我们和咱们都是第一人称的复数形式,但用法并不完全相同。咱们指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我们既可以指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又可单指说话人一方,要依上下文而定。
(1)要是你以后能出去的话,千万想法把那个东西交给咱们的人。
(2)近台没什么空了,我们远远的看罢。
(3)四嫂,别小看我们俩,坐在一块我们就讨论问题。
(4)上星期,咱们学校的足球队到你们学校去比赛,你们输了一个球。
(1)中的咱们指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而且体现出革命同志间的亲密关系。(2)中的我们指船上的小朋友,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3)中的我们不包括听话人四嫂。而(4)中的咱们不包括听话人,应改为我们。自己是个比较特殊的人称代词,它主要有三种用法:一是专指句子里所说的某个人,二是泛指任何人,三是用在名词或代词之后,有强调的作用。例如:
(5)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
(6)自己错了,也已经懂得,又不想改正,自己对自己采取自由主义。
(7)这事到了现在,还是时时记起。我因此也时时熬了苦痛,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自己简单地当作我来用。
(8)由于我在德、智、体各方面都有一些进步,同学们把自己评为三好学生。
(9)我只是在学雷锋的活动中做了一些事,党和人民却给了自己这么高的荣誉。
(8)(9)中的自己都应改为我。
1、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待你刚扔下,冷不妨从柱子后面、从电话亭旁、从小卖部里会窜出一个值勤的大叔或大妈,他(她)守株待兔地要罚你的款。
B.世界杯后,张延受膝伤困扰,状态时起时伏。
C.读书的关键在于透彻理解,如果生搬硬套,即使背得滚瓜烂熟,也没有用处。
D.一个老秀才得知厨师因给皇上进茶而受奖赏的事,心里颇为不平,自怨自艾地吟道:十年寒窗下,何如一盏茶?
2、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上的一切都由缺陷产生。缺陷所在的处所,就有研究的价值,这便是科学的____。研究缺陷的来源而思考所以补救,这便是科学的____。使缺陷的世界变成一个减少缺陷的世界,这便是科学的____。
A.起源 价值 效用 B.起源 效用 价值
C.效用 价值 起源 D.效用 起源 价值
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
①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本来________。但是,他不该不会装会。
②他们对中国人权________的描绘,倒是使中国人民看清了他们干涉别国内政的丑恶嘴脸。
③这里的建筑构思奇特,结构精巧,造型别致,真是_______。
④经过亿万年的演变,奇山秀水在这里形成最佳的组合,简直是 ________,令人惊叹大自然的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