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师技术交流:北京地铁施工组织设计系列六
来源:优易学  2011-9-7 12:22:10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更多信息>>青年人网注册岩土工程师更多信息>>青年人网注册岩土工程师

5.4.5.4钢筋绑扎
1、首先根据箱梁的钢筋设计图纸现场加工钢筋,并按照各种型号钢筋,进行编号,堆放整齐,然后按照设计图纸在排架上现场绑扎。待梁底模铺设完成后,再整体吊装入模。
2、钢筋在绑扎过程中,局部如存在预应力筋位置冲突的地方,钢筋须适当移位,同时按设计安装好两侧人行道,灯秆、泄水孔等预埋件。
5.4.5.5安装预应力钢绞线束
1、绞线束和波纹管准备
(1)根据设计规定安装预应力钢绞线采用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
(2)钢绞线表面必须无锈、无油垢等杂质,且不能有断丝。
(3)波纹管在搬运过程中轻抬轻放,避免碰撞弯折,同样其表面必须无锈、油垢等杂质,且不能有孔洞。
(4)钢绞线束和波纹管到场以后,必须专人专管,并备有防水材料。
2、波纹管安装
波纹管安装同绑扎钢筋一同来完成,波纹管进场后,根据设计长度加工。
(1)根据设计图纸中规定的预应力管道坐标,来放出波纹管位置控制点。
(2)施工人员、管道位置控制点定出波纹管位置,每0.6m用架立筋来固定波纹管。
3、穿钢绞线束
钢绞线必须在平整、无水、清洁的场地下料,下料长度小于波纹管孔道加上两端工作长度,另加适当富余量,下料过程中钢绞线切口端先用铁丝扎紧,采用砂轮切割机切割。
4、编束
编束时必须使钢绞线相互平行,不须交叉,从中间向两端每隔1m用铁丝绑紧,并给钢绞束编号。
5、穿束
钢绞线端头必须做成锥型并包裹,可利用人工或卷扬机进行牵引,凡在浇砼之前穿束。
6、固定锚具与预留排气孔
根据设计图纸给出的位置,固定锚固端,张拉端的锚垫板、喇叭管、螺旋筋;注意锚具位置正确,且牢固;波纹管及喇叭管连接处用胶带密封,以防止浇筑砼浇筑过程中,进入波纹管排水孔位置,矗立在波纹管最高点,同样排气孔与波纹管连接处用胶带密封。
5.4.5.6砼浇筑施工
梁体设计为C50预应力双线箱梁,梁体砼量比较大,采取水平分层连续灌注;每片梁一次连续浇筑完成,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
1、砼的来源
采用商品砼,我方在供货方拟派驻试验人员对拌制混凝土进行质量监控,坚持施工过程中的试验检验制度。从防“迷流”入手。选比满足设计施工条件下使水灰比较小、密实度更高的混凝土。中标后,我方将就以上问题与供货方(混难土搅拌站)、设计单位一道求得最佳配合比,报监理、甲方批准。
2、砼施工前准备
(1)砼的坍落度按试验室给定控制,每班对前三罐试样的砼均要测试坍落度,以后每8-10罐油测一次。
(2)砼质量符合要求,或外观不正常时,不准灌入梁体内。
(3)配合比要用试验室当天的通知单,不得使用过期的配合比通知单。
3、砼灌注
(1)开灌前检查所有紧固件是否良好,在灌注过程中,设专人负责紧固件检查。砼灌注过程中,检查模板接口及其它部位,如发现有跑浆隐患及跑浆现象,及时采取措施。
(2)砼梁采用水平分层,斜向分段连续灌注,一次浇注成型,腹板灌砼是分段灌注,腹板砼灌到上梗以上,然后浇筑两端,最后浇顶板。
(3)严格控制砼振动时间,防止漏振、欠振、过振等现象。
(4)如灌注中途发生故障,间断超过2小时以上时,视砼凝固情况采取适当措施处理。
(5)桥面砼赶压抹平,保证排水强度和平整度。
(6)砼初凝后,模板不得振动,伸出的钢筋不得承受外力。
(7)混凝土灌注振捣时,不允许振捣器触及套管,避免孔道变形。
(8)砼应力强度尚未达到15—20Mpa时,不得拆除模板。
5.4.5.7砼养护
待砼终疑达到12小时后,开始洒水进行养护,洒水时间间隔随天气变化而变,一般白天不宜超过2小时一次,夜间4小时一次,向阳、向风面多洒些水。
5.4.5.8预应力张拉施工
砼达到100%时进行,进行预应力张拉。
1、施工顺序
2、施工准备
(1)油泵、千斤顶、油压表校核、标定
(2)检查预应力钢纹线和锚具资料是否齐全、合格,并对钢绞线取样、试验。
(3)张拉端工作面和承后板、钢绞束四周灰浆必须清除,锚夹具安装好并检查是否合格。
(4)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3、预应力张拉:
4、计算伸长值
计算公式
△L=σ×L/Eg×[1-e-(k1+υθ)/(k1+υσ)]
式中:△L—后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值
σ—预应力控制张拉力
L—计算钢绞线长度
θ计算长度内预应力钢绞线所有曲线转角之和
K—每米长度孔道偏差系数取(0.6—1.2)×10-3/mj
υ—孔道阻力系数,对于波纹管取0.16—0.22
5、预应力张拉制梁控制:
张拉顺序为:TF1→TF2→FF1→ FF3→2F1→2F3
6、张拉方法:采取分段单侧张拉,第一片梁先张拉后,第二片梁打完后,第一片与第二片之间有预应力钢绞线连接FF2,使其与第一片连接,张拉锚在箱梁室内,张拉锚在第二片梁内,以此类推,最后剩下2F1、TF1、TF2,使其一联梁一起张拉。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责任编辑:伊Ⅴ依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