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与控制复习第二章:定额计价方法7
来源:优易学  2010-1-8 18:14:34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2、收集资料阶段; 
  (1)普遍收集资料; 
  (2)专题座谈会; 
  (3)收集现行规定、规范和政策法规资料; 
  (4)收集定额管理部门积累的资料; 
  (5)专项查定及实验。 
  3、定额编制阶段; 
  (1)确定编制细则; 
  (2)确定定额的项目划分和工程量计算规则; 
  (3)定额人工、材料、机械台班耗用量的计算、复核和测算。 
  4、定额报批阶段; 
  (1)审核定稿; 
  (2)预算定额水平测算。 
  5、修改定稿、整理资料阶段。 
  (1)印发征求意见。 
  (2)修改整理报批。 
  (3)撰写编制说明。 
  (4)立档、成卷。 
  三、预算定额编制方法 
  (一)预算定额编制中的主要工作 
  1、确定预算定额的计量单位。主要是根据分部分项工程的形体和结构构件特征及其变化确定。 
  预算定额的计量单位关系到预算工作的繁简和准确性。因此,要正确地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计量单位。一般依据以下建筑结构构件形体的特点确定: 
  (1)凡建筑结构构件的断面有一定形状和大小,但是长度不定时,可按长度以延长米为计量单位。如踢脚线、楼梯栏杆乙木装饰条、管道线路安装等。 
  (2)凡建筑结构构件的厚度有一定规格,但是长度和宽度不定时,可按面积以平方米为计量单位。如地面、楼面、墙面和天棚面抹灰等。 
  (3)凡建筑结构构件的长度、厚(高)度和宽度都变化时,可按体积以立方米为计量单位。如土方、钢筋混凝土构件等。 
  (4)钢结构由于重量与价格差异很大,形状又不固定,采用重量以吨为计量单位。 
  (5)凡建筑结构没有一定规格,而其构造又较复杂时,可按个、台、座、组为计量单位。如卫生洁具安装、铸铁水斗等。 
  2、按典型设计图纸和资料计算工程数量; 
  3、确定预算定额各项目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消耗指标; 
  4、编制定额表及拟定有关说明。 
  (二)人工工日消耗量的计算 
  人工的工日数可以有两种确定方法。一种是以劳动定额为基础确定;一种是以现场观测定资料为基础计算。 
  1.基本用工 
  基本用工指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需消耗的技术工种用工。按技术工种相应劳动定额工时定额计算,以不同工种列出定额工日。基本用工包括: 
  (1)完成定额计量单位的主要用工;按综合取定的工程量和相应劳动定额进行计算。 
  基本用工=∑(综合取定的工程量X劳动定额) 
  (2)按劳动定额规定应增加计算的用工量; 
  (3)由于预算定额是以施工定额子旨综合扩大的。 
  2、其他用工。包括超运距用工、辅助用工、人工幅度差。 
  (1)超运距用工。指预算定额的平均水平运距超过劳动定额规定水平运距部分。 
  超运距=预算定额取定运距―劳动定额已包括的运距 
  (2)辅助用工。指技术工种劳动定额内不包括而在预算定额内又必须考虑的用工。 
  辅助用工=∑(材料加工数量X相应的加工劳动定额)
  (3)人工幅度差。指在劳动定额作业时间之外在预算定额应考虑的在正常施工条件下所发生的各种工时损失。内容如下:
  ①各工种间的工序搭接及交叉作业互相配合或影响所发生的停歇用工;
  ②施工机械在单位工程之间转移及临时水电线路移动所造成的停工;
  ③质量检查和隐蔽工程验收工作的影响;
  ④班组操作地点转移用工;
  ⑤工序交接时对前一工序不可避免的修整用工;
  ⑥施工中不可避免的其他零星用工。
  人工幅度差=(基本用工+辅助用工+超运距用工)×人工幅度差系数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wangpeng6151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