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全球创新企业20强中,苹果、谷歌继续稳坐冠亚军宝座。结合苹果和谷歌在各自领域所取得的成绩,足以证明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商业周刊》近日公布了最新的“2008年全球最具创新企业排行榜”,中国企业仍无一家上榜,不免让人有些遗憾。与之相对应的是,苹果连续四年高居榜首,谷歌紧随其后。从Mac计算机到iPod音乐播放器,再到iPhone多媒体手机,苹果从来都不缺乏创新精神。
此外,IT类企业中有多家上榜,如IBM、惠普、戴尔等。“世界经济风云变幻,企业竞争不进则退”,从这个榜单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经济的不景气对企业带来的影响。经济大环境的低迷使很多企业的日子不太好过,但一些有着创新思维的企业却能在这样的逆境中显现“英雄本色”。从这个角度来看,善于逆水行舟的公司,或许才是真正优秀的公司。
逆水行舟 与前两年有所不同,美国经济今年陷入了衰退,导致很多企业都削减了研发支出。在大环境的影响下,企业通常不愿意开发高风险的产品,这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创新。一些企业表示,“我们现在已经没有能力考虑创新。”但也有一些企业表示,“现在正处于困难的时期,创新对于我们而言至关重要。”在当前的形势下,后者自然难能可贵。
在“2008年全球最具创新企业排行榜”上,苹果连续第四年占据榜首宝座。去年6月,苹果在美国市场推出了iPhone多媒体手机,并获得了消费者的热烈追捧。仅仅9个月的时间,苹果就凭借iPhone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与此同时,自2001年上市以来,苹果已经售出了1.5亿部iPod数字音乐播放器。
与苹果类似,谷歌也凭借着不断的创新继续把持第二的宝座。过去一年里,谷歌的研发支出同比增长72%,推出了多款新型网络应用,甚至在办公软件领域向绝对的霸主微软发起挑战。通过斥资32亿美元收购网络广告公司DoubleClic,谷歌又将目光瞄准了显示广告领域。微软则排名第五位,为了在互联网市场追赶谷歌,该公司在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
今年共有五家非美国企业进入排行榜前十位,远远高于去年的两家。在此之中,排名最高的是日本丰田汽车,在整个排行榜上位居第三位,随后依次是第六名的印度Tata集团、第七名是日本任天堂、第九名是日本索尼,以及第十名是芬兰诺基亚。令人遗憾的是,今年仍然没有中国企业上榜。
差距在哪? 实际上,不仅仅创新能力,无论从企业收入、盈利以及研发投入,无不令我们的企业相形见绌。
其一,研发投入差距明显。尽管我国IT企业研发投入不断提升,特别是华为、海尔、中兴通讯、联想等骨干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比重都在逐步扩大,但与全球一流跨国公司仍存在巨大差距。以2005年为例,微软、IBM、英特尔、三星电子等电子信息产业领导型企业研发投入绝对额都超过50亿美元,其中微软接近60亿美元。
其二,知识产权能力有待提升。我国IT企业技术创新虽然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产业总体技术自给率不足20%,尤其在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上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5—10年,核心元器件和软件仍没有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此外,我国IT企业与这些跨国巨头的差距还表现在产业技术研究前瞻性不够、品牌影响力差距大、跨国经营能力较弱、核心技术和赢利能力不足等方面。
依托国内市场集中高附加值产业创新 从国内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格局来看,低附加值产品的制造占据主要份额,这对我国电子信息企业在全球崛起是一个潜在的危机,需要国家的引导,更需要企业积极进行战略调整,布局高附加值产品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拓展,确立自己的比较优势,实现真正的做大做强。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IT企业不能还是一个“制造”者,而应该是创造者和领导者,为其他行业的发展带来强大支撑动力,真正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首先,IT制造业要增加技术研发投入,推进技术革新,抢占技术高峰。只有从根本上掌握了产品的核心技术,才能从容应对风云变幻的产业环境,所以一定不要吝惜研发投入。如果占领了技术高峰,那么政策和市场就由你说了算;其次,加强与欧美企业的技术合作。要在全球布局,减少贸易壁垒和经济波动的影响,不要只盯着竞争,也要充分考虑合作。
创新能力的强弱和对信息技术的把握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在新形势下,IT企业应找准自己的优势所在,准确评估自身在产品、渠道、价格、促销等各方面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合理决定在国内外市场应参与的程度。
责任编辑:张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