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建设升级,演变成一个引爆企业内部管理问题的导火索。波司登集团以往被忽略的诸多管理顽疾,在ERP的实施过程中被暴露出来。再加上IT伙伴对该企业所处行业的不了解,使得波司登CIO苏榈说道:"我们对这套投资上千万的(IT)系统不敢有奢望,能达到80%的效果就很难得了。"
管理学者马基雅维里说:"没有比改变秩序更困难和危险的事情了"。与信息化实施相关的是业务流程优化、部门重组和人员调整。所有这些,都是对现有秩序和利益的触动,将不可避免地引发心理乃至行动上的抵抗。抗拒变化是正常现象,但是这对信息化的实施有害。关键在于,要对转变进行有效的管理。
IT突变 给管理带来挑战
对于一万多人的大型企业来说,波司登急需一套ERP应用管理软件。而此前整个集团的IT系统还停留在DOS阶段。早在1997-1998年,集团就开始接触IT技术。由于当时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对信息化的需求也比较低,所以波司登只是引用了一套基于DOS平台的应用软件,并感觉该产品还是可以满足当时的要求。也正因为这样,波司登从一涉足IT技术时,就尝到了它的甜头。
可以肯定地说,虽然那时在信息化建设中投入的资金比较少;可是与当时的生产情况相匹配。虽然当时采用的是套简单的DOS应用,但这为日后企业进一步加大IT投入奠定了基础。前期的成功,使企业的决策者认识到,信息化确实是个好东西,这就为以后的大投入,奠定了观念上的基石。
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到2000年,波司登在全国成立了四十家左右的子公司,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那套DOS系统就算累死,也负荷不起这么大规模的企业管理需要。" 自2001年开始,波司登花费了半年的时间进行应用管理软件选型,与同年下半年开始进行ERP系统实施。最终的ERP候选者集中到了 SAP、用友、吉大工艺身上,在公司老总"支持民族产业"的指导下,选择了用友的分销系统,吉大工艺开发的生产管理系统。而苏榈则有不同的想法,他认为选择SAP会比较好。因为当时国内的软件,基本上在服装行业没有成功案例;而老总却偏向于给民族工业一个发展机会,所以最后还是寄希望于用友。
这套系统中,包括HR,财务,外贸管理几部分。至于整套系统是否构成一个完整的ERP,波司登CIO苏榈则认为"严格来说还没有上,只是上了ERP的几个模块,包括分销系统、HR、财务软件。"除了ERP模块之外,波司登还建立了一套OA系统和CRM系统。"有了这些,公司的正常管理基本上就能运营了。" 苏榈说道。
IT系统跨越式升级 带来不和谐音
信息化建设要求人跟着系统跑,而不是系统跟着人跑。很多人为的因素导致信息化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局外人一眼就能看出:波司登的信息化建设也撞到了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软肋上--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改变了原有的管理模式,从而使责权利面临重新分配。这是企业很多中层管理者所不愿意看到的。苏榈说:"系统的正常运行中人为因素很重要,但是民营企业骨子里还是讲究人际关系,系统是跟着人跑,不是人跟着系统跑,人为的思想理念,与管理流程规范化,是水火不容的。"
波司登的信息化建设历时4年时间,投资达千万以上。作为全国服装行业的首例,应该说,这个尝试离他的期望值比较远。苏榈说:"我们对这套投资上千万的系统不敢有奢望,能达到80%的效果就很难得了。"
寻求IT受阻内因
作为波司登ERP项目负责人,苏榈将此次ERP实施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归结为三点:首先是服装行业的特殊性。作为全国首例采用ERP系统的服装企业,波司登没有可以借鉴的样板,企业只能在摸索中前进。此外企业旧有的管理模式存在不足。在系统上马后,公司没有推出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因此无法确保系统顺利推行。最后,软件本身也存在问题,比如报表不能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定义。
虽然对目前使用的系统不是很满意;但这丝毫没有减波司登对信息化的推动力度。在烦恼和压力下,苏榈依然是乐观"下期规划现在还没成型,但民营企业信息化大方向是不变的,还是要和国际接轨。"
在波司登,苏榈认为,信息化建设资金不是问题,重要的是在管理意义上的革新。最为困难的地方是,在IT项目实施结束之后,企业应该尽快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目前虽然管理层认可IT对企业的作用,但大部分人还是不认可软件在企业管理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这种观念的转变是需要时间的。" 因为做过几次尝试,波司登的IT建设推进效果,并不像他们最先设想的那么理想。因此苏榈认为公司2005年的IT规划,需要更加理性一点。"技术方面肯定是没有问题,软件本身的问题是可以克服的,资金也不是问题,只是管理上的问题,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
责任编辑:张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