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计算机实现数据处理和分析
获得上述数据之前,必需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如果这项计算工作让工地上的核算员或者会计去做,那么工作量将会是巨大的。因此,有必要利用电脑建立模拟人工操作的流程,在输入数据后,自动获得期望的输出结果,并且可以采用图形与表格等形式显示出来,其设计流程如图 2。
从图 2 可以看出,如果采用上述的记录方法,工程项目成本每天都可以非常清楚地表示出来,而不是像原来那样的一笔糊涂账;相对于原来以月为基础获得的成本数据而言,对于企业制定的内部定额、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等,都将获得更真实、更科学的结果。对于成本即时化管理及其流程,还需要补充以下几点:
(1)由于没有考虑项目的采购成本与存储模型的建立,所以,如果要想达到材料的收发存合理,降低材料的原始成本,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材料管理信息系统。
(2)对于上述的数据,均要求提供手工输入与计算机自动生成的两种方式来支持。对于手工输入尽量提供选项而不是文本框,以便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有效性。
(3)暂时没有考虑利用网络进度软件对每日工程计划的指导作用,但是每天统计出来的完成工程量可以反过来应用于进度控制。
(4)对于临时设施、材料检验、工程检验等其他费用,均转化成一定的工序,计算其工程量与资源耗用数量。
(5)对于质量、安全事故出现造成的费用支出,对于采纳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形成的费用变异,可以归纳其为内部变更,同样经过上述流程,而开支与收益根据制度确定。
3结束语
在工程管理中如何有效的实现成本管理目标,从而提高建筑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供建筑业企业更大的科技创新空间,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对当前的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并针对其缺陷提出了“成本即时化管理”的一套方法与制度,希望可以为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成本即时化管理”虽然对工程成本的降低是很小的,但对于中国庞大的建筑市场来说,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本文提出的一些具体措施,大多数是根据中国具体的国情来制定的。然而,在国外的发达国家,由于科学技术先进,已经开始有企业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等设备来对施工现场的工人与机械的位置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和管理,再经过计算机的模拟分析可以自动实时地获取成本数据和进度数据。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种成本控制已经实现了完全的动态控制。
参考文献:
[1] 孙 震.建筑工程概预算与工程量清单计价[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 唐菁菁.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本文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3] 王志儒,张守财.建筑与装饰工程基础定额及工程概预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张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