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公务员 >>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 >> 推理判断 >> 正文
2007年公务员考试通关:定义判断解答一招鲜
来源:优易学  2011-9-3 1:10:23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公考书店
2007年公务员考试通关:定义判断解答一招鲜
 
从2002年开始,中央国家机关的公务员考试试题中,在判断推理部分出现了定义判断这一题型。这部分试题先给考生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给出一组事物或行为的例子,要求考生从中选出最为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选项。近几年该部分命题情况如下:
  2002年(A卷有,B卷无)10道题;内容主要涉及法律(刑法、民法、行政法)、科学,以法律为主。

2003年(AB卷均有)10道题;主要内容为法律(民法类、刑法、法理)。

  2004年(AB卷均有)10道题;主要内容为法律(民法类、税法、行政法、)。

  2005年(一二卷均有)10道题;考察内容多样化(行政管理、哲学、组织行为学等),涉及到法律部分的仅有两道题,且定义的内容较为陌生。

  2006年10道题;考察的内容又向法律倾斜(5道)。

  综观这几年的命题趋势,我们可以看到:试题内容以法律为主,但在试题的生僻性和考察范围的广泛性上却有所增加。

  另外,我们还应看到,出题者的目的并不以相关背景知识的考察为重点,其目的是考察我们的判断推理能力。但这并不是说这些背景知识不重要,相反,掌握这些知识更有助于我们答题,增加我们考试的胜算。

  那么,这类题到底应该怎么解答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找准定义里面的关键词或句子。请看下面例题:

  例题1:非法经营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实施的国家限制或禁止经营的、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倒卖行为。

  根据以上定义,下面构成非法经营罪的是:

  A.浙江省某市区王某注册了“鑫源经贸有限公司”,采用销售提成和发展下线提成等方式,组织、吸收全国各地9800余名营销员,进行服饰、 保健品、皮具、健身器材等商品的传销活动,传销额达千万余元

  B.东北的杨某在网上注册成立了一家

化妆品批发及零售公司,现在拥有网上注册会员一万多名,这些会员大都在网上订货,并通过银行转账方式交款提货

  C.北京的陈某和李某,通过在商场及街头散发传单等宣传方式,为一家并不存在的美容院做广告宣传,骗取二百多名女性成为他们的会员,通过收取入会费获利一万八千元

  D.学校图书馆的老师,私自将国外捐赠的珍贵图书拿出去卖,获利八千多元

  解析 A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几个关键词:“违反国家规定”、“国家限制或禁止经营”、“扰乱市场秩序”、“倒卖行为”。B选项为合法经营行为;D选项虽然“违反国家规定”、“国家限制或禁止经营”,但不是“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比较难排除的是C选项,陈某和李某的行为虽然“违反国家规定”,但其违法的原因不是从事“国家限制或禁止的经营”,而是实施欺诈行为,构成的应该是诈骗罪。A选项符合题干要求,所以选A。

  例题2: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与再分配,形成专门消费基金,对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工作机会时进行社会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种制度。下列属于社会保险的是:

  A.工伤保险

  B.退伍军人安置费

  C.国家向洪水灾区发放救济

  D.旅客人身伤害保险

  解析 A 本题的关键点在于定义的对象是“劳动者”,而且是“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工作机会的”劳动者;B的对象是退伍军人;C的对象是灾民;D的对象是旅客。只有A符合定义中对象的要求,所以正确答案是A。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门课程培训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