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公务员 >>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 >> 数量关系 >> 正文
公务员行测考试详解数量关系题推敲思路(一)
来源:优易学  2011-4-7 12:48:39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公考书店

(编者按:本文为广州新东方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独家研发成果,所有转载请注明广州新东方公务员考试研究组以及作者戴斌,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试卷数量关系部分:

 

 

41. 2 ,     12,  36,    80,  ( 

A.100      B.125       C.150        D.175

 

【广州新东方戴斌解析】从选项来看,很明显是这是一个中等程度变化的数列,很有可能是则很可能“相乘”规律的数列,而从比值上来看估计不是“前项”乘上“后项”,因为从12×36=432来看,相差太大,所以估计是“前项乘上某一个数得出后一项”这样的规律。所以戴老师先做一个假设,把数字分拆一下,看一下变化情况:

(1)2 =2 ×1

(2)12=6 ×2

(3)36=12×3

(4)80=20×4

(5)(?)=

 

这样一来就把原来的数列拆分成两组数列,分别是:

推敲一:

(1)2,6,12,20,?

从变化情况来看,似乎是等差数列,我们先把其差值列一下:

6-2=4

12-6=6

20-12=8

推出:?-20=差值

很明显,差值应该是10,故?=10+20=30

推敲二:

(2)1,2,3,4,?

这是简单的递增数列,容易发现?=5

 

好了,我们逆推回去,

(?)=30×5=150,正确答案选C。

 

42. 1 ,     3,  4,    1,  9,   ( 

A.5      B.11       C.14        D.64

 

【广州新东方戴斌解析】这是一道难度比较大的题型。从给定数列的情况来看,彼此之间的差值不大,这类题型还是先从“两项间差值”入手,我们先把项与项之间的差值算一下:

 

(1)       第二个数(3)减去第一个数(1),差值是2;后一项(即第三个数)是4

(2)       第三个数(4)减去第一个数(3),差值是1;后一项(即第四个数)是1

(3)       第四个数(1)减去第一个数(4),差值是-3;后一项(即第五个数)是9

(4)       第五个数(9)减去第一个数(1),差值是8;后一项(即第六个数)是?

(5)       第六个数(?)减去第五个数(9),差值是?;

 

好,做完这一步之后,戴老师认为发现问题关键还是差值与后一项的数值上,我们把它们摆在一起来看一下:

 

(1)       差值是2;后一项(即第三个数)是4;

推敲:两者可能产生这样的联系:2×2=4,即(2)的平方是4

 

(2)       差值是1;后一项(即第四个数)是1

推敲:两者可能产生这样的联系:1×1=1,即(1)的平方是9

 

(3)       差值是-3;后一项(即第五个数)是9

推敲:两者可能产生这样的联系:(-3)×(-3)=9,即(-3)的平方是9

 

(4)       后一项(即第六个数)是?

 

由此我们从上面就可以发现规律:即(后项减去前项)的平方是后一项。即(?)的数值应该是(9-1=8)的平方即64,正确答案选D。

 

 

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试卷数量关系部分:

 

 

一、数字推理.共5题.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选项中选择你认为最合理的一项,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例题]1, 5,  7,  9,(    )

A.7           B.8           C. 11       D.未给出

[解答]正确答案是11.原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2,故应选C.

请开始答题:

 

26. 102,96,108,84,132,()

A.36         B.64          C.70         D.72

 

【广州新东方戴斌解析】首先该数列看起来是一个“大,小,大,小,大”这样一个变化规律,然后我们看它各项差值(后项减前项)分别为:-6,12,-24,48,(?)。那么我们先不看差值之间的“正负号”,但从数字上来看,它的差值是呈2倍数递增的,故我们可以直接推测(?)应该是48的两倍,即96。而正负号是呈现“相隔变化”的规律,(?)这个数旁边已经是负号(即48),故我们推测(?)内应该是负号(即应该是-96)。故(?)=132-96=36。正确答案选A。

 

 

27. 1,32,81,64,25,(),1

A.5          B.6           C.10         D.12

 

【广州新东方戴斌解析】首先该数列看起来是一个“中间大,两边小”这样一个变化规律,我们做一个简单的猜想:

(1)1=1×1(其实,这里觉得应该没有什么好想的)

 

(2)32=4×8(很简单,从潜意识来看,人看到这个词,自然想起小学时的四八三十二)

推敲一:我们再思考一下,8里面也有4的元素,即8=4×2

所以我们发现算式可以变化为:32=4×(4×2)

推敲二:我们又发现4和2之间也可以变为“同一”,即4=2×2

所以我们发现算式可以变化为:32=(2×2)×(2×2×2)(即32是2的5次方)

 

(3)81=9×9(很简单,从潜意识来看,人看到这个词,自然想起小学时的九九八十一)

推敲一:我们可以思考一下,81是9的平方,而9是谁的平方呢?9是3的平方。

所以我们发现算式可以变化为:81=(3×3)×(3×3)(即81是3的4次方)

 

(4)64=8×8(很简单,从潜意识来看,人看到这个词,自然想起小学时的八八六十四)

推敲一:我们可以思考一下,64是8的平方,而8呢?8可以变为8=2×4

所以我们发现算式可以变化为:64=(4×2)×(4×2)

推敲二:这里我们发现,2和2可以合并为4,使64变为4的3次方

所以我们进一步发现算式可以变化为:64=4×4×4(即64是4的3次方)

 

(5)25(对于这个数字,我们只能想到五五二十五)

所以我们发现数字25可以变化为:25=5×5(即25是5的2次方)

 

好了,推敲到这里,戴斌老师请大家把数字一起放出来比较一下:

1                                推敲:(即1 是 1的6次方)(备注:从其他三个数推出的)

32=(2×2)×(2×2×2)               (即32是2的5次方)

81=(3×3)×(3×3)                  (即81是3的4次方)

64=4×4×4                           (即64是4的3次方)

25=5×5                              (即25是5的2次方)

(?)                          推敲:(即?是6的1次方)(备注:从其他三个数推出的)

1                               推敲:(即1 是7 的0次方)(备注:从其他三个数推出的)

 

 

28. -2,-8,0,64,()

A.-64         B.128         C.156        D.250

 

【广州新东方戴斌解析】这道题目戴斌老师请同学看题目中的信息和有可能的联系点。这里有可能的几个联系点是(-2)的3次方是(-8),(-8)的2次方是(64)。但这里的问题是(-8)和(64)之间还有一个(0)在里边,那我们暂且推测其三者之间的联系是:

 

(1)-8,0,64的规律是:

我们先假设:(-8)的2次方,减去或加上(0),等于(64)

 

好了,假设完后,我们继续推敲:

(2)-2,-8,0这三个数的规律:

推敲:(-2)的3次方,减去或加上(-8),是否等于(0),

推敲结果:这里我们发现只有减去(-8)才是等于(0),

 

接着我们把推敲的规律结合在一起,看看规律是什么:

 

逆向推敲:(0)的1次方,减去(64),等于(-64),

逆向推敲:即第三个数(0)的1次方,减去第四个数(64),等于第五个数(-64);

 

(-8)的2次方,减去(0),等于(64),

备注:即第二个数(-8)的2次方,减去第三个数(0),等于第四个数(64);

(-2)的3次方,减去(-8),等于(0),

备注:即第一个数(-2)的3次方,减去第二个数(-8),等于第三个数(0);

 

【即规律是:前一项的多次方减去后一项等于第三项,而多次方本身是呈现递减规律的。】

 

 

29. 2,3,13,175,()

A.30625       B.30651       C.30759      D.30952

 

【广州新东方戴斌解析】从选项来看,很明显是一个剧烈变化的数列,很有可能是“平方”规律的数列,而从比值上来看估计是2次方,我们先做一个假设,看一下变化情况:

第一个数(2)的平方是4

第二个数(3)的平方是9

第三个数(13)的平方是169

第四个数(175)的平方是30625

第五个数(?)的平方是(?)

 

继续推敲:我们对比一下前一项平方后得到的数字,与数列中后一项的数字之间的大小:

第一个数(2)的平方是4,比第二个数(3)小,差值是1

第二个数(3)的平方是9,比第三个数(13))小,差值是4

第三个数(13)的平方是169,比第四个数(175))小,差值是6

第四个数(175)的平方是30625,比第五个数(?)小,差值是(?)

第五个数(?)的平方是(?),

 

推敲三:这里戴斌老师发现,解题的核心变成了确定“差值(?)”的问题了,这里我们化繁为简,先把差值单列出来:

 

原来数列中的数字(已知)

平方后的结果

原数列中的后项

(已知)

(后项)减去(前项的平方)的差值

差值的变化假设

从中推敲的规律

第一个数(2)

4

3

-1

 

 

第二个数(3)

9

13

4

2×2

2×第一个数(2)

第三个数(13)

169

175

6

2×3

2×第二数(3)

第四个数(175)

30625

第五个数(?)

 

根据上表,我们假设差值的规律是(2×前一项),我们逆向推出表格中的未知因素,得出:

 

原来数列中的数字(已知)

平方后的结果

原数列中的后项(已知)

平方后与后项的差值

差值的变化假设

从中推敲的规律

第一个数(2)

4

3

1

 

 

第二个数(3)

9

13

4

2×2

2×第一个数(2)

第三个数(13)

169

175

6

2×3

2×第二数(3)

第四个数(175)

30625

?=30651

逆向推出:

?=26

逆向推出:?=2×(13)

逆向推出:

?=2×第三个数(13)

第五个数(?)

逆向推出:

?=30651

没有第六项了

逆向推出:

?=350

逆向推出:?=2×(175)

逆向推出:

?=2×第四个数(175)

 

 

30. 3,7,16,107,()

A.1707        B.1704        C.1086      D.1072

【广州新东方戴斌解析】从选项来看,很明显是这是一个中等程度变化的数列,很有可能是则很可能“相乘”规律的数列,而从比值上来看估计是“前项”乘上“后项”,我们先做一个假设,把数字“前项”乘上“后项”后的结果列出来,看一下变化情况:

 

推敲一:

第一个数(3)乘上第二个数(7)是21,比第三个数(16)大,差值是5

推敲二:

第二个数(7)乘上第三个数(16)是112,比第四个数(107)大,差值是5

推敲三:

第三个数(16)乘上第四个数(107)是1712,比第五个数(?)大,差值是?

 

分析到这里,或许规律已经出来,关键点还是差值这个部分,我们可以发现,“推敲一”和“推敲二”中的“差值”是相等的,都是5,我们可以推测“推敲三”中的“差值”也应该是5。故逆向推敲第五个数(?)应该是(16×107)-5=1707。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门课程培训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