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公务员 >> 申论 >> 模拟试题 >> 正文
200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前冲刺试卷(六)(含答案范文)
来源:优易学  2005-10-10 22:35:43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公考书店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 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 最近,郑州市第六中学的静静大大松了一口气,她觉得离自己的北大清华梦又近了一步。静静兴奋地告诉记者,前几天,爸爸妈妈给她报名参加了天津市一 所示范性中学的招生考试:“天津高考分数线比咱们这儿低好多,如果高中阶段我能保持初中时的成绩水平,在河南考北大清华有困难,在天津就有把握多了。"家长为何选择让自 己的孩子远离家乡奔赴异地读高中?“都是冲着那里高考分数线低去的。"河南省教育厅基 础教育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让我们来看下面一组数据:2004年普通高校本科招生第一 批院校分数线天津〓〓文科〓〓520〓〓理科〓〓495北京〓〓文科〓〓462〓〓理科〓〓469河南〓〓文科〓〓599〓〓理科〓〓589“在高考的紧要关头,1分甚至0.5分 都可能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差距实在太大了。"静静的家长这样阐释了对分数的概念。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家长们想尽办法让自己的孩子不受教育的“委屈"。

“在外省高考更 容易考上名牌大学。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孩子每走一步都不能落后于别人。考同样的分数,人家上个好大学,自己的孩子只能上个一般的学校,将来走上社会,你说谁会有更好的 发展前途?"郑州市八中一位初三学生的家长如是说。

据教育界内专家介绍,教育部准许 一些大城市的中学在外地招生,其初衷是为了使这些学校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已成为一个借口,也引发了相关方面的矛盾。

首先是生源 地学校与招生学校的矛盾。郑州市八中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自己学校培养的优秀学生,却被外地中学招走,长此以往将影响本地高中的升学率,对本地学校是很大的损失。在电话 采访中,天津市耀华中学负责外地招生的一位老师说:“其实要想在外地招到好学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是当地学校不愿意放人,二是有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家里却无力负担较高的费 用。" 其次是外地生和本地生的矛盾。有一年在高考前,近400名应届高中毕业生聚集 海南澄迈县县委门口,高喊“保障海南学生利益"、“反对大陆学生来琼考试"等口号,抗议日趋严重的外省考生来琼高考现象。

记者在天津市了解到,当地学生家长则大都对本地高 中在外招生持反对态度。一位阎姓家长认为,天津有近20所普通高校,加上外地学校的招生指标,天津考生上大学相对机会较多,但从外地招收优秀学生,并在高考时与本市学生同 等对待,这实际上增加了天津本地孩子考大学的难度。第三是利益所争引起的矛盾。记者通过在天津某中学任教的朋友了解到,之所以很多中学争相在外地招生,最重要的是经济利 益驱动。根据天津市物价局的规定,本地学生每生每年的学费因学校不同在340~630元之间,而外招生学费每生每年为16500元,住宿费每生每年800~1000元 不等。这样算下来,仅学费一项,一个学校每年就可增收150万元以上。另外,学校也可争取到为数不少的优秀学生,提高升学率。天津第一百中学的张老师告诉记者:“成绩不好 的学生有钱也不能进,我们也要好的生源,不然升学率降低对学校的发展肯定不利。"据了 解,天津市的重点中学向外地招生,要求初中毕业生的成绩应该达到当地同级重点中学的录 取分数线。而在河南一些地区的部分教育工作者认为,好学生“跑"走后,在某种角度上也 影响当地的升学率。

从天津中学在河南招生条件诱人,报名者踊跃现象来看,跨省高考现 象暴露高招制度的深层次问题不容忽视。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副校长、教育专家于龙教授认为,大城市高中在外地招生,表面上是把教育资源经济化了,而且外地学生似乎也通过经济方 式求得了与大城市学生在高考中的“平等",但更深层面的原因还是现行高校招生制度的不 合理。

郑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学教务主任说,其实分数线的各地差异只是表面上的问 题,即使分数线全国统一了,高考中的不公平也依然没有多大改观,真正的原因在于高校招生的录取指标投放比例。河南有9000多万人,北京1100多万人,可是北京的一 些重点高校针对北京考生的录取指标却是河南的六七倍甚至更多。不只是北京,各地高校在招生指标上都对所在地区有所倾斜。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跨省高考现象暴露出许多高招 制度缺陷。

缺陷之一:高考分数线不统一,不公平。专家建议,要改革高考制度,全国最 好的大学要施行大学联考,单独考试,统一分数线。省里的大学省里考,只能对本省的学生有用,不适用全国学生。就现实的情况来看,统一全国高考分数线,又会导致一 种新的潜在的不公平。统一分数线,就会使一些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上大学的 人数减少。不是这些孩子水平有问题,而是他们所在的地区教育环境差,师资力量薄弱,是客观的因素导致他们现有的学习水平。各地教育水平相差很大,不分析具体情况,怎能用一 个统一的分数线来衡量呢?这本身也是一种不公平。一些专家认为,不管现在的应 试教育是利是弊,在仍然坚持分数为标准的今天,我们就应该减少政策性的教育准入限制,以公平合理的标准来对待所有考生。言外之意就是说,全国应该划分统一的高考录取分数线 ,这样才算公平,也就不会再出现非法的“高考移民"。

缺陷之二:“高考移民"现象从根 本上说明目前我国教育的总体供给能力不足,教育资源不够,教育的大众化尚未实现。前段时间,我国一些知名专家就针对同一院校在不同地区分数线的巨大差异问题,提出了“在逐步走向教育大众化的基础上,分数可以一样、收费可以有差距"的设想,将招生 自主权进一步下放给高校,由各高校自行命题划定分数线招生,使得高考成为打破地区限制、凭个人能力的竞争。

专家们认为,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于实现教育的大众化, 考生们享有的教育资源一致了,高考移民的问题也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作为一个教育欠发达国家,在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仍然仅为13%的情况下,这一现象事关教育公平和边远地区 发展,影响到社会稳定,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乃至政治问题。有关专家进一步指出,录取分数不相等或录取率不相等固然能反映各地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均等程度,但真正能反映 问题的是各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差异。如2000年上海的毛入学率为37%,四川只有9%,上海青年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四川青年的4倍。“一些教育欠发达地区的高考录取率 固然较高,但整体上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却少。"

缺陷之三:高考移民凸现出中国公共教 育体制正在遭遇的挑战。教育政策专家劳凯声教授说,不同地区不同分数线,是一种典型的计划体制的做法,越来越受质疑。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已经打破了教育领域原有的社会关系 和利益格局,人们在要求享有一种更高水平、更公平的教育,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更公平、更均衡的利益分配格局。在最大限度地追求教育机会分配的社会公平上,政府责无旁贷。

三、申论要求

1.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2.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的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5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冲刺试卷(六)参考答案

1. 观点提炼

由于各地的高考招生分数高低不齐,一些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子 女能顺利考上理想的大学,利用一些高考分数线较低地区的中学入学的优惠条件,进行“高考移民”。而一些高考低分数地区的中学,也借国家的一些优惠政策,招收外地生员,来敛取 财源。应该通过实现教育大众化,教育资源一致来解决教育上的不公平。

2. 对策分析

解决“高考移民"问题,我国必须从教育公平入手,一方面进一步提高“门槛",严把报名关,杜绝腐败;另一方面应着手解决一些根本问题:缩小过大的高考分数线 差异;改革现有全国统一高考模式,增加高校自主考试招生的权力;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欠发达地区教育投入,提高教育水平,带动经济发展;采取教育行政听证、咨询和监 督等制度,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性,体现教育公平。

3. 参考文章
必须高度重视和关注教育公平问题可以说,教育公平已经不是局部和单一的问题 ,而是一个关系教育体制和社会公平的制度性问题。因此,解决教育不公问题,单靠解决具体问题来实现仍然是不够的,而应该从体制和政策上寻求突破。

教育公平是一个非常 重要的问题,教育部门要把怎么样处理好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教育公平之间的统筹和协调,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来抓。教育部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比如把教育投入 的增加部分主要用于农村,治理乱收费等。一段时间以来,有关教育公平的话题屡屡 见诸报端,由此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在此背景下,教育部提出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农村贫困学生给予补贴,对贫困大学生加大扶持力度,并下决心解决乱收费问题,以此 作为解决教育不公问题的突破口,这无疑表明,教育公平问题已经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对农村贫困学生进行补贴以及治理乱收费等政策措施,无疑是非常必要的,是解 决教育不公问题的重要举措。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教育不公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城乡之间教育水平的失衡,“择校"的泛滥,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区分,升学分数的地区 差异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关乎教育的公平问题。可以说,教育公平已经不是局部和单一的问题,而是一个关系教育体制和社会公平的制度性问题。因此,解决教育不公问题,单靠解 决具体问题来实现仍然是不够的,而应该从体制和政策上寻求突破。

应当说,导致教 育不公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而政策性导向和制度设计上的缺陷是主要原因。不可否认,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文化条件的差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各级各类教育之间,肯定会 存在某种失衡现象。比如,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一些地方财政收入高,有能力创办更多条件优越的学校等。教育机会不可能绝对平均地被所有人享有,这样的失衡在现阶段看来是难以 避免的。但问题在于,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进行合理协调和统筹布局?当前,涉及教育公平的种种表象,其根本原因是教育资源的占有和利用问题,而政府对教育资源利用方 面的政策性允许或者限制,直接关系到社会大众的受教育权的实现程度。

我们所说的 教育公平,至少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机会的均等,不论地区、性别,不论贫富、身份,都能平等地享受到宪法规定的受教育权;二是教育资源占有的均衡,不能因为地区 、城乡以及结构上的差异而有优劣之分;三是教育质量的普遍同质,不应该人为的区分出不同的教育档次和质量标准;四是教育政策和体制的平等。

而教育不公问题的出现,恰 恰是在这些方面出现程度不同的偏离和不均衡。因此说,解决教育不公问题,必须从制度和政策上着手,加以调整和协调,纠正一些人为的产生教育不公的政策,如加分政策、学校的 分级分类政策等。教育发展的失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实施不公平的教育资源配置政策。所以,实现教育公平,关键在于政府。政府的教育政策应以公平为主要追求目标,并据此安排 教育资源,即制定公平的教育规则框架,确保人们享受教育的平等机会,充分考虑教育的长期性和教育资源国民普遍享有的原则,从财政支出和保障上解决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逐步 消除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导致的受教育机会和程度的不平衡。此外,教育制度的改革要多兼顾公平原则,防止过度竞争导致的教育领域的过度市场行为。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门课程培训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