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公务员 >> 申论 >> 申论热点 >> 正文
我国社会治安问题改进措施
来源:优易学  2011-11-24 14:11:58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公考书店

(四)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宣传和理论研究工作

  大力宣传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任务,宣传推广各地综合治理工作的典型经验,宣传有关部门积极参与综治工作、齐抓共管的典型经验,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在综合治理宣传中的作用,组织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系列宣传报道。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理论研究工作,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总结综治工作的成功经验,研究综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探讨综治工作的对策和规律,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

  二、建立社会治安防范、防控及社区警务机制

  (一)强化社会治安防范至关重要

  刚刚结束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明确提出要进一步部署和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是党中央在全面总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和实施,无疑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各地在坚持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同时,也将社会治安防范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并创造了大量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事实说明,开展“严打”斗争与搞好社会治安防范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开展好“严打”斗争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强化社会治安防范,做到“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和专群结合、齐抓共管,才能够真正而持久地保持社会稳定。

  (二)力争在三到四年内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公安部负责人表示,从今年开始,力争用三到四年的时间,要积极构建四个网络、不断完善三个机制、着力强化两项管理,在全国构建起一个以派出所民警和巡警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补充,以社会面、社区和内部单位防范为基础,以可能影响社会治安的特殊人群、危险物品管理为重点,人、物、时、空控制相结合,点线面结合,动静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警民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四个网络包括:一是构建社区治安防控网络——以派出所和责任区巡警、刑警中队为主要力量,以社区治保会、社区保安队、治安巡防队、义务治安员等群防群治力量为辅助力量,以创建安全社区活动为主要载体;二是构建社会面治安控制网络,主要是对城市主干道、重点部位和易发案地区可能发生的违法犯罪活动及事故进行有效预防与控制;三是构建单位内部治安防控网络,把单位内部保卫组织和保安人员作为加强单位内部治安防控的主力军。四是构建行政区域边界地区治安防控网络,有效预防和控制省际、市际、县际以及城乡结合部可能发生的违法犯罪活动。三个机制包括:一是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主要是将人口、机动车、印章、旅馆业、枪支、爆炸物品、金融网点等管理登记的有关信息及各种犯罪信息全部纳入计算机管理,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信息系统联网;二是完善高效、权威的指挥调度机制,这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神经中枢,也是实现快速反应的基本前提;三是完善以指挥中心暨110报警服务台为龙头的快速反应机制,形成指挥统一、接警顺畅、出警迅速、诸警联动的工作机制。两项管理包括:一是强化实有人口管理,把辖区内的实有人口全部纳入管理,对影响社会治安较大的流动人口、刑释解教人员、闲散青少年、吸毒人员和可能危害社会治安的人员,要区分不同情况,落实相应的管理措施;二是强化枪支弹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的管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门课程培训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