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的问题相对来说比较偏一些,并不是十分重要,但是在计算题里也经常出现,甚至于会出现在综合题里,作为一个小的组成部分,下面就以2003年的考题为例来讲解一下这个内容。
甲股份有限公司1997~2003年无形资产业务有关的资料如下:
(1)1997年12月1日,以银行存款300万元购入一项无形资产(不考虑相关税费)。该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
(2)2001年12月31日,预计该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142万元。该无形资产发生减值后,原预计使用年限不变。
(3)2002年12月31日,预计该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129.8万元,调整该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后,原预计使用年限不变。
(4)2003年4月1日,将该无形资产对外出售,取得价款130万元并收存银行(不考虑相关税费)。
要求:(1)编制购入该无形资产的会计分录。(2)计算2001年12月31日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3)编制2001年12月31日对该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4)计算2002年12月31日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5)编制2002年12月31日调整该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6)计算2003年3月31日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7)计算该无形资产出售形成的净损益。(8)编制该无形资产出售的会计分录。(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2003年)
答案:
(1)编制1997年12月1日购入该无形资产的会计分录
借:无形资产 300
贷:银行存款 300
(2)计算2001年12月31日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
账面余额=300-(300/10)×(1/12)-(300/10)×4
=177.5(万元)
(3)编制2001年12月31日对该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
应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77.5-142=35.5(万元)
借:营业外支出-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35.5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35.5
(4)计算2002年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
2002年无形资产的摊销额
=〔142/(120-1-4×12)〕×12=24(万元)
2002年12月31日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
=177.50-24=153.5(万元)
(5)编制2002年12月31日调整该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
2002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53.5-35.5)-129.8=-11.8(万元)
借: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1.8
贷:营业外支出-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1.8
(6)计算2003年3月31日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
2003年1~3日,该无形资产的摊销额
=〔129.8/(120-1-5×12)〕×3=6.6(万元)
2003年3月31日,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
=153.5-6.6=146.9(万元)
(7)计算该无形资产出售形成的净损益
该无形资产出售净损益
=130-(129.8-6.6)=6.8(万元)
(8)编制该无形资产出售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13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3.7(35.5-11.8)
贷:无形资产 146.9
营业外收入 6.8
如果是固定资产价值回升,要冲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由于计提了减值准备,还少计提折旧了,所以还要贷记“累计折旧”,先补提折旧,另外,还要贷“营业外支出”。这个营业外支出计算是比较麻烦的问题,要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也就是固定资产在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的账面价值与一个标准进行比较,这个标准是什么呢?是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与固定资产在假设未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的账面价值两者孰低确定的标准。这个标准与固定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情况下的账面价值两者的差额就是营业外支出。那么,在处理的时候,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累计折旧
营业外支出
但是,这部分内容在今年2月份财政部要公布的准则中有变化,而教材却没有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