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3年泰山公司实现净利润800万。龙海公司应确定收益800×20%=16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泰山公司(损益调整) 160
贷:投资收益 160
3.2004年4月份泰山公司宣告分派2003年的现金股利300万,但因为在2003年已经确认为投资收益,则此时不能再确认投资收益。2003年确认投资收益时增加损益调整啦,现在应冲减损益调整。
借:应收股利 300×20%=60
贷:长期股权投资-泰山公司(损益调整) 60
4.2004年泰山公司接受捐赠时,投资方并没有进行处理,而是在泰山公司接受捐赠以后产生资本公积时,投资方才进行相应的处理。
泰山公司接受捐赠时,
借:××资产
贷:待转资产价值
期末将待转资产价值转入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和资本公积。此时题目已知泰山公司接受捐赠资本公积增加60万。
龙海公司按20%增加长期股权投资。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泰山公司(股权投资准备)
贷: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5.2004年泰山公司发生亏损100万。龙海公司按20%确认投资损失20万,现在投资账面远远比20万要高,则冲减投资收益,
借:投资收益 20
贷:长期股权投资-泰山公司(损益调整) 20
讲解扩展:如果泰山公司发生的亏损数额非常巨大,则一定要考虑是否超过投资的数额。
6.2005年1月1日泰山公司股东A收回泰山公司除龙海公司以外的股权,这好像与龙海公司没有关系,但是由于泰山公司股东A收购以后,会导致龙海公司所占的份额发生变化,则还是应该注意。另外以1800万收购龙海公司对泰山公司股份的50%,则应该计算到目前为止龙海公司的投资数额为多少,按比例转出投资。
投资成本2700+股权投资差额200=2900,则转出2900万的50%。
2003年宣告净利润增加损益调整160万-2004年宣告亏损的损益调整20万-2004年宣告分派股利时的损益调整60万=损益调整账面余额80万,转出其中的50%,即转出40万。
还应考虑股权投资准备,受资企业接受捐赠投资企业增加了股权投资准备12万元,也应转出50%,转出6万元。
借:银行存款 18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泰山公司(投资成本)1450
-泰山公司(损益调整)40
-泰山公司(股权投资准备)6
投资收益 304
由于受资企业接受捐赠,龙海公司产生了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现在投资已经价值实现啦,所以产生的资本公积也应转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7.剩余的50%在投资成本、损益调整、股权投资准备等相关账户中,现在龙海公司对泰山公司没有重大影响,应将权益法改成成本法,故将剩余的50%转入长期股权投资-泰山公司中去。
借:长期股权投资-泰山公司 1496
贷:长期股权投资-泰山公司(投资成本)1450
-泰山公司(损益调整)40
-泰山公司(股权投资准备)6
8.2005年3月1日泰山公司宣告分派2004年的现金股利,龙海公司可以获得45万的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45
贷:长期股权投资-泰山公司 45
小结:考生对上述非现金资产投资形成资本公积,权益法转成成本法,这些问题都不复杂,但这些问题都是平常见得比较少的。
如果将题目改编加入一些内容,如2005年12月31日股权投资可收回金额为××,这将与计提减值准备的问题结合在一起。如果2004年12月31日就发生减值,这时计提减值准备就不一样啦,因为2004年在权益法下计提减值准备,当时还有资本公积,此时不是借记“投资收益”,贷记“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而是借记“资本公积”,贷记“股权投资减值准备”。2005年由于资本公积已经转出啦,所以借记“投资收益”,贷记“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3.债权投资的问题
概述:债权投资也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虽然在考试中综合题涉及的债权投资的问题比较少,但债权投资的问题与债券发行的问题结合在一起,甚至与后边的借款费用的问题结合在一起,与可转款债券的问题结合在一起,这样还是可以出现一些综合问题的,即使不在综合题中出现,也可能出现在计算题中。在学习时,还应给予注意。
【例题】B企业在2005年1月1日的时候发行债券,面值为100万,年利率为6%的年利率,期限为3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A企业在2005年4月1日购买,购买价格为1064.5万元,面值为1000万元,A企业作为长期投资进行会计处理。A企业购买时,发生佣金手续费16.5万元,佣金手续费已经达到了重要性水平,不能直接计入当期损益。B企业在发行债券的时候手续费为16.5万元,发行债券为购建固定资产,发行过程中发生的折溢价按直线法摊销。
要求:1.做出A企业投资方的会计处理
2.做出B企业发行债券的会计处理
题目扩展:债券为可转换债券,2005年12月31日,A企业行使转换权利,按100元面值进行转换,换成5股股票,每股股票的面值为1元,价格为7元。
【解析】下面从A、B两方面来进行说明。
1.2005年4月1日
A企业:
A企业是债券投资,债券是4月1日购买的,并非是在1月1日发行时购买的,因此1月1日-4月1日有利息的问题,该期间的利息=1000×6%×3/12=15(万元),由于债券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则利息计入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1064.5万元的购买价格-1000万元的面值-已经形成的利息15万元=49.5万元,则这49.5万元就为溢价。
另外A企业在购买时发生16.5万元的佣金手续费,由于手续费的金额相对而言比较大,已经达到重要性水平,则佣金手续费应该计入“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债券费用)”。
A企业4月1日的会计处理为,
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 1000
-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15
-债券投资(溢价) 49.5
-债券投资(债券费用) 16.5
贷:银行存款 1081
B企业:
B企业发行债券的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1064.5
贷: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1000
-应计利息 15
-债券溢价 49.5
B企业也发生了相关的佣金手续费16.5万元,由于企业发行债券是购建固定资产的,则佣金手续费属于借款的辅助费用,这辅助费用应该予以资本化,计入“在建工程”。
借:在建工程 16.5
贷:银行存款 16.5
2.2005年12月31日企业应该计息,并进行折溢价摊销。
A企业:
应计利息=1000×6%×9/12=45(万元)
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45
贷:投资收益 45
由于是溢价购买的,因此还要溢价的摊销,摊销时冲减投资收益,49.5万元的溢价要在本期摊销一部分,还有相关费用也计入了债券投资的入账价值,相关费用16.5万元也应视同溢价进行摊销,因为费用越多视同于获得的收益越少,因此49.5与16.5之和要在摊销期内摊销,三年期债券为36个月,购买时已经过了3个月,因此在33个月内进行摊销,现在摊销的是4月1日到12月31日内摊销,摊销期为9个月。计算为(49.5+16.5)×9/33=18(万元)。
借:投资收益 18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价)13.5
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债券费用)4.5
B企业:
溢价为49.5万元,在剩余的33个月内进行摊销,本次摊销9个月,即49.5×9/33=13.5 (49.5÷(3-3/12)×9/12)
如果在12月31日之前固定资产还在建设过程当中,在12月31日固定资产达到预计使用状态,因此溢价的摊销额应该冲减“在建工程”,
借:应付债券-债券溢价 13.5
贷:在建工程 13.5
在12月31日也应计息,由于它是固定资产达到预计使用状态之前所发生的,因此它的利息也应计入“在建工程”。
借:在建工程 45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45
合并分录为,
借:在建工程 31.5
应付债券-债券溢价 13.5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45
3.题目的扩展。
A企业:
如果B发行的债券是一个可转换的债券,在2005年12月31日时,A企业行使转换权利,就应将长期债券投资转到长期股权投资中,就必须计算2005年12月31日的时候“债权投资-债券投资”的余额。余额=面值1000万+垫付的15万利息+计提的利息45万+未摊销的溢价36万(49.5-13.5)+未摊销的债券费用12万(16.5-4.5)=1108万。
借:长期股权投资-B企业 1108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债券面值) 1000
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60
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价) 36
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债券费用) 12
题目再次扩展:转成股权投资占B企业有表决权资本的20%,并且对受资企业有重大影响,这是应该考虑占的份额是多少,形成股权投资差额是多少,这就涉及到股权投资问题。
B企业:
B企业也应该把应付债券的余额计算出来,计算时和A企业的计算有一点区别,因为16.5万元的相关费用由于与固定资产购建有关,在固定资产达到预计使用状态之前所发生的相关费用数额比较大,相关费用予以资本化计入“在建工程”,因此计算出来应付债券的余额=1000万的面值+60万的应计利息+未摊销的溢价36万=1096万,这1096万元应转到“股本”或“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中。
1000万的面值转换成50万股的股票,每股股票面值为1元,价格为7元,则应将应付债券1096万元转到股本账户50万元,剩余的部分转入资本公积。
小结:本题既有A企业债券投资的问题,又有B企业债券发行的问题、借款费用资本化的问题,还有计息和折溢价摊销的问题,最后有可转换债券的问题。这些问题再扩展就是一个综合题。
在做这样的题时,有很多考生在开始的时候,如A企业投资的时候,入账价值就没有确定对,后面一系列就都错啦。
所以,我们一再强调基础的内容必须得保证,尤其是在做综合题时,大家切务求全,没有必要一定把这道题做完,但做了的部分要保证对,能拿分。特别是前几步,我们一定要认真的检查,然后再往下做,在前面正确的前提下,后面做的才有意义,因此做题时应该前松后紧,即大题的前面部分给的时间应该多一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