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综合辅导:加入WT0与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对策(二)
来源:优易学  2011-5-23 12:43:21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三、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由于智能化建筑系统是多学科、多技术的系统集成整体,因而开放式可互操作性系统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就成为实现智能化建筑,提高产品设备与系统的产业化技术水平的关键。目前国际楼宇业界公认较先进的开放式系统行业协议标准技术有两个:一个是美国Echelon公司的LonWorks技术的LonTalk协议LonMark标准;另一个是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协会(ASHRAE)制定的《楼宇自动控制网络数据通信协议(BACnet)》。BACnet同时还成为美国国家标准及欧共体标准草案。两者都是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SI)的。因此两者在开放系统技术上是可以互相补充互为依存的,前者着重现场实时控制域,后者着眼于信息应用管理域。而且BACnet的协议层次里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五种选择中就包含有LonTa1k协议。所以,国内人为地将两者完全互斥对立起来是不准确的。况且两者技术都还正在不断地完善发展之中。
  严格讲我国智能化建筑在开放式互操作性系统技术发展研究上尚未真正起步,差距颇大,亟待投入。
  四、国际上技术发展趋势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同时又是生态文明时代。运用已掌握的建筑智能化高新技术,探寻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聚居环境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已成为重要的国际技术发展趋势。
  当前智能化建筑直接利用的技术是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在21世纪的智能建筑领域里,信息网络技术、控制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流动办公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含Bluetooth技术)、数据卫星通讯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等,都将会有更加深入广泛地具体发展应用。特别是开放性控制网络技术正在向标准化、广域化、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和互可操作性方向发展。
  但是,更准确地说,智能化技术只是手段,"可持续发展技术"才是2l世纪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长远方向。因而,除继续利用上述现有智能化高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外,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生物气候学、新材料学等等技术发展,正在渗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中,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从而在国际上也形成所谓"可持续发展技术产业".目前,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正在开发利用这些高新技术去处理垃圾、污水、废气、公害,节能、节水,消除电磁污染,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筑人工生态环境等等;也正在尝试运用高新技术建设智能型绿色建筑、智能型生态建筑,"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2l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智能建筑技术必须将工作、居住、休息、交通、通讯、管理、公共服务、文化等各种复杂的要求,在时间空间中结合起来。
  五、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发展选择考虑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多个专业职能部门,理应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全国智能化建筑的建设工作,规范智能建筑市场行为,保障智能化建筑建设工程质量。加入WTO后,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应本着"功能实用、经济适用"的技术选择原则,制定技术规范标准、扶持国产化、推进产业化,提高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的总体水平。为迎接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应建立起有稳定机制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中国智能建筑的技术创新体系。为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开发可持续发展智能化建筑技术,逐步推广建造智能型绿色生态建筑(含住宅小区)。
  智能化建筑技术涉及多个专业技术部门,理应全面同步发展与推广。但是,谨对于建设部来说,应该重点抓住发展和推广的是楼宇设备自动化(BA)技术。因为,一方面BA技术是与建筑物本身紧密相关的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首要基本技术,另一方面BA技术不属于其他专业职能部门(如信息产业部、公安、广电、环保、电力等)的业务管辖范围。因此,建设部理应当仁不让、责无旁贷地承担指导开发和推广BA技术的重任,BA技术的产业化不可以放任自流。因为BA系统产品设备又是智能建筑必不可缺的基础配备,市场需求潜力极大。目前进口产品占据主导市场国产化产业化的前景极为深远。
  由于我国人口最多,城镇人均居住面积世界排名居后,"十五"计划期间,全国城乡住宅累计竣工面积要达到57亿平方米,到2005年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22平方米,住宅小区建设潜在需求量极大。2l世纪的住宅产业对智能化技术的需求必定十分普及,因此智能化住宅小区产业化前景看好。要建立起智能化住宅部品、质量保障、性能认定等体系,规范物业管理行为,加快物业管理的立法,形成基本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
  六、与技术发展相配套的政策措施
  为了确保智能化建筑建设整体工程质量,保障投资效益,减少浪费损失,提高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总体水平,有利于激励技术创新,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如下建议:
  (1)智能建筑产业的发展技术政策首先必须符合适应我国政府发表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所指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方向;
  (2)"十五"计划应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根据WTO的原则与规定,调整智能建筑建设工程管理体制,调整优化行业的所有制结构、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智能化建筑就是传统土木建筑产业优化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实现形式;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xiaoha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宋卫东老师:天津大学博士,讲师,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著作2部。多年从事工程实务类课程讲授…详细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