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方地区因为供热计量进度缓慢,影响建筑节能工作整体进度
问题:一是在各地正在推进的供热补贴由暗补转为明补、按供热面积收费转为用热量收费和室内温度由不可调节变为可调的三项热改工作中,分户计量工作大大滞后。
二是既有建筑供热改革片面追求"水平联接式"分户计量而陷入困境。15年前我国就开始实施供热计量工作,但到目前为止,分户计量工作进展甚微。
三是新建住宅分户计量由于计量表性价比不合理、供热企业按实际用能收费积极性不高等方面的原因而举步艰难。四是由于分户计量不到位,严重影响了业主对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和行为节能的积极性,供热期用户开窗调温浪费能源的现象十分普遍。
对策:一是既有建筑改造应该实施以单幢计量加热分配表和温控阀的方式进行。也可采用用户未端"通断控制"的方式对室温进行调节,并按照通断时间比分摊热费。
二是在新建住宅中强制推行分户计量和温度调节阀。凡是供热企业积极推行住宅分户计量的,政府对供热企业予以优惠政策,否则进行处罚,促使供热企业尽快成为热计量改革的主体。
三是对性价比优异的热计量生产企业给予扶持。现在缺乏的是质量比较好、价格合理的小流量热计量表。
四是推行热费个人账户先拨后计量的方法,防止供热补贴片面货币化之后造成收费困难,确保供热改革三项内容同步推进。防止因为分户计量没有到位而单方面的推行"分钱"式的暗补转明补留下后患。
二、南方地区建筑重围护结构轻遮阳,实际节能效率不高
问题:一是在南方冬暖夏热地区的建筑能源消耗中,夏季用于抵消阳光热的空调耗能达总量的40%以上。
二是室内外温差比较小,再加上落地窗、玻璃幕墙盛行,使建筑的围护结构基本失效。
三是这些地区经常有台风袭击,而目前我国建筑的外遮阳产品中与之相适应的品种少,性能差,难以有效推广。
对策:对于南方地区的建筑节能或者绿色建筑的发展,首先要着眼于实现建筑的西面、东面、南面实行外遮阳和立体绿化,这应成为南方地区建筑节能的优先方案。我们曾经过测试,像北京这类地区,夏季盛夏时,一扇标准窗如果是采用内遮阳,就相当于一只400瓦的电炉放在室内;如果是外遮阳,就相当于把此电炉放在室外。所以,窗户遮阳方式的不同,对空调能耗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第二,对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和港澳台等热带地区来讲,建筑外墙保温不应当是当前节能工作的重点,而遮阳、通风和严格控制单层玻璃幕墙和大型落地窗面积应成为节能基本手段。最近,广东省已颁布规定停止建设超大型玻璃幕墙建筑。
第三,对无法安装外遮阳装置的建筑,应该在玻璃上加贴热反射膜,或换用LOW-玻璃。盛夏期间,住宅贴反射膜可使室内温度降3~3.5度,节能可达到20%以上。
第四,开发和推广"阳光强度检测-外遮阳窗控制-空调运行"三联动智能遮阳空调控制系统。
三、冬冷夏热地区建筑设计盲目套用国外寒冷地区的方案
问题:一是我国大部分城市夏天热、冬天冷的现象十分突出,部分国外流行的建筑节能方案在我国难以实现。从我国冬天气温与世界同纬度平均温度比较来看,1月份世界同纬度平均气温,我国同纬度城市的气温普遍比世界平均气温低,如北京要比世界平均水平气温低10度。而到了夏季,我国这些城市又比世界的平均水平要高出7、8度。如北京、杭州、温州等城市夏季气温都要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平均气温高很多。在我国,夏天很热、冬天很冷的城市数量众多,一些国外普及的建筑节能的方案不能简单地套用。
二是许多地方的大型公共建筑盲目地请洋专家来设计方案而不服本地的"水土".当然,洋专家中不乏高水平和实事求是的,如这次的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就邀请了很多高水平的洋专家来演讲。但是在少数洋专家的一些设计方案中,就出现了不符本地小气候的问题。
三是这些地区夏季建筑制冷耗电峰值已经达到总用电量的1/3以上。这不仅是在南方城市,还包括北京等传统的北方城市。据调查,2005年8月8日北京用电高峰达1081万KW,而较凉快的同年7月25日仅为782万KW,仅增加的空调用电就达到300万KW.由此可见,北京市空调耗电的峰值已达总峰值的50%以上。
对策:一是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设计方案,一定要针对和利用当地气候条件。因为绿色建筑本质上是一种当地气候和地质适应性的建筑。正如著名建筑生态学家赖特所说的那样,"是从大地生长出来的建筑。"
二是抓紧建立地区性建筑节能公共数据库,使所有设计师、建筑师和节能工程师能够方便免费使用本地建筑节能的公共数据平台。
三是对"洋"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能效预先评估分析,严格审查。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就有这样的评价服务体系,任何一个申请绿色建筑的项目,必须经过预先评估和工程建设过程各环节的跟踪分析,以确保它的节能效果。
责任编辑:xiao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