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不少公共建筑设计追求新、奇、特,管理粗放,已经成为浪费能源的样板
问题:一是"能源杀手"型建筑频现。对于一些新的建筑,建筑设计界流行着"罩着玻璃的盒子,套着钢铁脖子,空着建筑身子……"这样的说法,这些外形"新、奇、特"的建筑已成为能源的杀手。
二是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年建筑总量占全球的40%),已经成为某些不负责任的建筑设计师的试验场。有些知名的建筑师在南方设计全玻璃的建筑,其能耗要比一般的建筑高四、五倍。
三是一些政府部门带头追求新、奇、特的建筑,这已经成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反面教材。图10所示的建筑可不是美国的白宫,而是中国某个城市区级政府的办公大楼,这座大楼的材耗和投资要比一般建筑高1/3以上。四是管理粗放,我国大型建筑能耗比西方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如重庆、上海、深圳市级机关办公楼单位面积耗电量为132、139、117度/年,均高于纽约66度/年,德国67度/年的水平。是城镇居民用电量的10.6倍,农民用电量的36倍。
对策:一是所有新建公共建筑必须率先执行建筑节能或绿色建筑标准。美国电影演员施瓦辛格当任加利福尼亚州的州长时,就发布规定要求所有享受州财政补贴的新建建筑都必须达到绿色建筑的最低标准档次。这一点很值得我国学习。
二是定期对公共建筑进行能效检查和公开披露。要在省市一级推行最不节能的建筑评比活动。一方面,通过"绿色建筑创新奖"等措施来奖励先进,另一方面也要对不节能的建筑进行评选来鞭策落后,并对设计施工单位和业主进行相应的处罚。
三是分期分批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
建设部已与国家发改委沟通协商,确立以国债基金来支持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与科技部签订了一百个绿色建筑工程示范项目试点协议,与财政部推出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工程示范项目等。这些建筑节能措施都有大量的国家扶持政策。同时,建设部还正在寻求国际能源组织和环保组织的支持,从而扩大建筑节能的试点和推广力度。四是地方政府、节能公司与金融机构联动,提供优惠政策促进建筑节能改造。也就是由地方财政贴息、金融机构提供优惠贷款、节能服务公司为实施主体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并以能效合同的方式与业主签订协议,以节能的实际效益分年度偿还贷款。
七、高强度钢筋、水泥等新型建筑材料应用滞后
问题:一是在建筑用钢方面:西方发达国家、俄国、东南亚等国家已很少使用HRB335钢筋,几乎普遍采用400MPa、500MPa甚至700MPa级钢筋。据测算,用HRB400替代HRB335就可以节省14%钢材,替代HRB235则可节省40%以上的钢材。而冶炼一吨钢至少要消耗2吨煤。
二是水泥与混凝土。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期,年消耗的水泥量占全球40%以上。我国65%的水泥是32.5级,42.5级及其以上的仅为水泥总量的35%,而发达国家42.5级、52.5级及其以上的水泥已占水泥总量的90%以上,韩国甚至已成功开发出每平方厘米抗压强度达1000公斤的高强度水泥。如我国普遍采用42.5级水泥,比用32.5级水泥,每立方米混凝土可少用水泥约80Kg。
三是轻质墙体材料应用范围小。我国轻质混凝土砌块仅占墙体总量的4.48%,发达国家30%以上;建筑轻板只占墙体总量3%,而发达国家此比率为40-60%.
对策:一是制订激励性政策,加快推行高强度建筑钢材和高强度水泥。
二是理顺管理体制,发挥各地墙改基金的作用,制止和缓解实心砖毁坏耕地的现象,促进轻质墙体材料的推广应用。
三是加快新型建材的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制订工作,解决由于相关标准落后而影响建筑设计人员采用新型建筑材料的问题。四是召开一年一度的绿色建材推广会,与绿色建筑博览会合并召开,加快新型建材的示范、推广与应用。
八、住宅二次装修已造成巨大的浪费
问题:一是住宅二次装修浪费惊人。我国每年住宅装修造成的浪费高达300多亿人民币,仅北京市每年的二次装修造成的浪费就达到15亿人民币之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这方面的浪费已达3000多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三个三峡电站的总投资。
二是精装修住宅开发量偏少。全国一步到位的精装修住宅占年住宅开发总量不到10%,而发达国家精装修住宅一般占住宅开发量的80%以上。
三是旧建筑拆除和新建筑装修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仅仅上海市每年因为拆除旧建筑和新建筑装修而产生的建筑垃圾就达2000万吨之多。这些垃圾的搬运、处理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
对策:一是要优先发展绿色建筑,倡导精装修和节能物业管理一步到位。绿色建筑是指建筑全过程的资源都能得到有效利用,最大程度地使用可再生的材料,实现建筑材料循环使用的建筑。因此,绿色建筑必须是精装修建筑,不能搞二次装修,否则会破坏建筑的"四节二环保"的性能。
二是鼓励开发商推行多种可以选择的精装修样板房,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
三是要推行建筑节能的标识认证制度和相应税收优惠政策。高性能的节能建筑必须与相应的精装修和专业节能公司参与运行管理相结合。目前,节能建筑的专业物业管理已经成为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瓶颈。在下一阶段,建设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将对高性能的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项目给予减免税收和行政性收费等方面的优惠。
责任编辑:xiao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