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建筑师(场地与建筑设计)辅导: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一)
来源:优易学  2011-2-28 11:56:35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2.2.2医院出入口不应少于2处,人员出入口不应兼作尸体和废弃物出口。
2.2.4太平间、病理解剖室、焚毁炉应设于医院隐蔽处,并应与主体建筑有适当隔离。尸体运送路线应避免与出入院路线交叉。
3.1.2门诊、急诊、住院应分别设置出入口。在门诊、急诊、住院主要人口处,必须有机动车停靠的平台及雨棚。如设坡道时,坡度不得大于1/10。
3.1.3医院的分区和医疗用房应设置明显的导向图标。
3.1.44层及4层以上的门诊楼或病房楼应设电梯,且不得少于2台;当病房楼高度超过24m时,应设污物梯。供病人使用的电梯和污物梯应采用“病床梯”。电梯井道不得与主要用房贴邻。
3.1.62—3层无电梯的病房楼以及观察室与抢救室不在同一层又无电梯的急诊部,均应设置坡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10,并应有防滑措施。
3.1.7通行推床的室内走道,净宽不应小于2.1m;有高差者必须用坡道相接,其坡度不宜大于1/10。
3.1.8半数以上的病房应获得良好刚l
3.I.11室内最小净高在自然通风条件下,诊察室2.6m,病房2.8m。
3.1.13一般医疗用房的地面、墙裙、墙面、顶棚,应便于清扫、冲洗、其阴阳角宜做成圆角。手术室、无菌室、灼伤病房等洁净度要求高的用房,其室内装修应满足易清洁、耐腐蚀的要求;放射科、脑电图等用房的地面应防潮、绝缘。药剂科的配方室、贮药室、中心药房、药库,均应采取防潮、防鼠等措施。太平间、病理解剖室,均应采取防蚊、防蝇、防雀、防鼠以及防止其他动物侵入的措施。
3.1.14病人使用的厕所隔间平面尺寸,不应小于1,10mxl.40m,门朝外开,门闩应能里外开启。厕所应设前室,井应设非手动开关的洗手盆。
3.4.11儿科病房的儿童用房,窗和散热片应有防护措施。
3.5.120床以上的一般传染病房,或兼收烈性传染病者,必须单独建造病房,并与周围建筑保持一定距离。
3.5.3传染病房应严格按照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布置;应设单独出入口和入院处理处;需分别隔离的病种,应设单独通往室外的通道;每间病房不得超过4床,两床之间的净距不得小于1.10m;完全隔离房应设缓冲前室;盥洗、浴厕应附设于病房之内,并应有单独对外出口。
3.7.3放射科对诊断室、治疗室的墙身、楼地面、门窗、防护屏障、洞口、嵌入体和缝隙等所采用的材料厚度、构造均应按设备要求和防护专门规定有安全可靠的防护措施。
3,8.2核医学科的实验室中,分装、标记和洗涤室应相互贴邻布置,并应联系便捷;计量室不应与高、中活性实验室贴邻;高、中活性实验室应设通风柜,通风柜的位置应有利于组织实验室的气流不受扩散污染。
3.8.4核医学科的照相机室应设专用候诊处;其面积应使候诊者相互间保持1m的距离。
3.17,1营养厨房严禁设在有传染病科的病房楼内。
十、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90)
3.1.6锅炉房、冷却塔等不宜设在客房楼内,如必须设在客房楼内时,应自成一区,并应采取防火、隔声、减震等措施。
3.1.8一、二级旅馆建筑3层及3层以上,三级旅馆建筑4层及4层以上,四级旅馆建筑6层及6层以上,五、六级旅馆建筑7层及7层以上,应设电梯。
3.2.2客房最小净面积:单床间一至四级分别为12、10、9、8(m2);双床间一至六级分别为20、16、14、12、12、10(m2);多床间每床不少于4m2。
3,2.3客房附设卫生间净面积:一至三级分别不小于5、3.5、3(m2),卫生器具件数不少于3;四、五级分别不小于3、2.5(m2),卫生器具件数不少于2。不设卫生间的客房,应设置集中厕所和淋浴室。卫生间不应向客房或走道开窗。客房上下层直通的管道井,不应在卫生间内开检修门。
3.2.4客房居住部分净高度,设空调时不应低于2.4m,不设空调时不应低于2.6m。
3.2.6相邻客房的阳台不应连通。
3.4.1厨房位置应与餐厅联系方便,并避免厨房的噪声、油烟、气味及食品储运对公共区及客房区造成干扰。
3.4.2洗衣房应分设工作人员出入口、污衣入口及洁衣出口,并避开主要客流路线。
十一、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87)
3.1.1宿舍内居室宜成组布置,每组规模不宜过大。每组或若干组居室应设厕所、洗涑室或卫生间。每幢宿舍宜设管理室、公共活动室和晾晒空间。厕所、盥洗室和公共用房的位置应避免对居室产生干扰。
3.1.2宿舍多数居室应有良好朝向。炎热地区朝西的居室应有遮阳设施。
3.1.3宿舍内的居室和辅助用房应有直接通风条件;严寒地区的居室和辅助用房冬季应有通风道等有效的换气措施。
3.1.4宿舍的居室、管理室、公共活动室、公用厨房等应有直接自然采光,其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1/7。
3.2.1宿舍居室按其使用要求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每室居住2人,人均居住面积6m2;乙类每室居住3—4人,人均居住面积4m2;丙类每室居住6—8人,双层床,人均居住面积3-2.6m2。居室包括睡眠和学习合用或分割为两部分组成的空间。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xiaoha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