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场地与建筑设计辅导: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现代主义建筑形成与发展时期
来源:优易学  2011-3-13 12:47:54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一、革新派建筑师在战后初期对新建筑形式的探索
    (一)表现派
    首先在德国、奥地利产生,常采用奇特而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表现某种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
    代表实例: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孟德尔松(Mendelsohn)设计。
    (二)未来派
    首先在意大利出现,创始人为作家马里内蒂(Marinetti),宣扬各种机器的威力,赞美大城市,歌颂现代生活的运动、变化速度,否定文化艺术的传统,主张创造全新的未来艺术。
    代表人物:意大利的圣·伊利亚(santElia),认为新材料已把传统古典形式排除出建筑领域,笨重庄严的建筑形象应代之以机器般简便轻灵的形体,一切都要动,要变。
    (三)风格派
    又被称为“新造型派”,“要素派”。1917年产生于荷兰,认为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是最好的艺术。成员有蒙德里安、杜斯伯格、奥德等。
    代表性建筑:里特维德(Rietveld)设计的在乌德勒支的施罗德住宅。
    (四)构成派
    产生于俄国,他们把抽象几何形体组成的空间作为艺术的内容。
    代表作品:塔特林(Tatlin)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碑,维斯宁兄弟的列宁格勒真理报馆方案。
    二、20年代欧洲现代建筑思潮——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又被人称为“理性主义”、“功能主义”建筑。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发生于19世纪后期,成熟于20世纪加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60年代起有人对现代主义提出不同的看法。现代主义建筑师各人对建筑的看法不尽一致,但有些基本观点是共同的。
    (一)设计思想的共同点
    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征;主张摆脱过时的建筑式样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造型等。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xiaoha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