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5日
术 后 小 结
于今日患儿在全麻下行鼻咽部包块摘除术,术中作软腭正中切口,鼻咽包块,见其大小约3X3X2CM3,色淡红,略呈现分叶状,以食指探查发现包块来自鼻咽顶后壁,与后鼻孔无粘连,包块质中等,易碎,以息肉钳分次切除包块,出血稍多,吸尽积血,以盐水纱布填塞止血,5分钟后取出纱布,仔细清理包块残余组织,再以盐水纱布填塞止血5分钟,取出纱布后,检查见鼻咽部各壁光滑,包块组织无残留,咽鼓管咽口未被破坏,鼻咽部创面以油纱布包裹的碘仿纱条填塞止血,双鼻腔分别填塞三根油纱条以止血,软腭切口以1号丝线间断缝合,术毕。术中麻醉满意,手术顺利,出血约100ML,术后患儿安返病房。术中切除组织送冰冻。高度怀疑为恶性淋巴瘤,术后防出血,抗感染,对症,支持等治疗,注意保持口腔卫生,观察术区出血情况及患儿呼吸情况。
张医生
术 后 病 程 记 录
2005年12月6日
查 房 记 录
术后第一天,患儿病情稳定,精神较差,诉咽部轻度疼痛,无寒热。吐血,鼻衄及呼吸困难,饮食差,大小便无异常,查体:双鼻及鼻咽部油纱条填塞好,局部无渗血,软腭切口闭合好,局部轻度充血,水肿,无异常分泌物,余未见异常,了解病人情况后,指示注意保持口腔卫生,,观察术区出血情况及患儿呼吸情况,防出血,感染,遵嘱,继续抗感染,对症治疗。
张医生
2005年12月7日
术后第二天,患儿病情稳定,精神稍差,诉咽部轻度疼痛,无寒热。吐血,鼻衄及呼吸困难,饮食仍差,大小便无异常,查体:双鼻及鼻咽部油纱条填塞好,局部无渗血,软腭切口闭合好,局部轻度充血,水肿消退,无异常分泌物,余未见异常,了解病人情况后,嘱咐患儿尽量多进食,以改善营养,促进术区愈合,同时指示注意保持口腔卫生,,观察术区出血情况及患儿呼吸情况,防出血,感染,遵嘱,继续抗感染,对症治疗。
张医生
2005年12月8日
术后第三天,患儿病情稳定,精神仍较差,诉咽部轻度疼痛,无寒热。吐血,鼻衄及呼吸困难,饮食差,大小便无异常,查体:双鼻及鼻咽部油纱条填塞好,局部无渗血,软腭切口闭合好,局部无充血,水肿,无异常分泌物,余未见异常,嘱咐患儿多进食,以改善营养,促进术区愈合,今日复查血尿常规及肾功,继续抗感染,止血,对症治疗。
张医生
2005年12月10日
患儿一般情况略有好转,病情稳定,精神仍差,诉咽部疼痛轻,无寒热。吐血,鼻衄及呼吸困难,饮食差,大小便无异常,查体:双鼻及鼻咽部油纱条填塞好,局部无渗血,软腭切口闭合好,无异常分泌物,余未见异常,认为患儿手术后四天无出血表现,术中鼻咽部包块摘除彻底,继发出血的可能性不大,鼻腔及鼻咽部填塞物可取出,遂亲自给患儿取出鼻腔及鼻咽部填塞物,局部无出血,继续抗菌消炎,止血治疗,并给予支持治疗。
张医生
2005年12月12日
患儿一般情况明显好转,精神较好,咽部疼痛消失,无寒热。吐血及鼻衄,饮食改善,大小便无异常,查体:双鼻通气好,鼻腔内无积血,软腭切口基本愈合,余未见异常,停一级护理改为三级护理,停止血药,继续抗菌消炎及支持治疗。
张医生
2005年12月14日
患儿一般情况良好,精神较好,咽部无疼痛,饮食好,大小便无异常,查体:双鼻通气好,鼻腔内无积血,软腭切口已愈合,余未见异常,给予拆线,指示予以出院,遵嘱。
张医生
2005年12月15日
出 院 小 结
患者张三,男,7岁
入院日期 2005年12月1日 第1次入院
出院日期 2005年12月15日 住院14天
入院诊断:
鼻咽部新生物?:1、鼻咽纤维血管瘤? 2、增殖体肥大?
出院诊断:
鼻咽部恶性淋巴瘤(T细胞型)
诊治经过:患者因"双侧鼻阻伴张口呼吸4月"入院,入院后明确手术指征,积极完成术前检查,未发现手术禁忌,给予在全麻下行鼻咽部包块摘除术,术后抗感染,止血,支持及对症等治疗,病情恢复好,术区已愈合,故予明日出院,病理诊断:鼻咽部恶性淋巴瘤。出院时情况:一般情况良好,精神好,饮食佳,大小便无异常,鼻腔通气好,夜眠佳,无打鼾,张口呼吸有改善。
出院医嘱:1、出院带药:
2、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出院后一周内进食流质及软食
3、不要受凉感冒,避免刺激,辛辣食物
4、尽早进行术后放化疗
5、门诊随访
张医生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