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
一、风湿病概述和基本病理变化
发病原因 |
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
病变性质 |
变态反应性炎症 |
主要累及 |
全身结缔组织。 |
最常侵犯 |
心脏(最严重)、关节、血管等处。皮下结节和环形红斑有助诊断 |
危害 |
急性期(5~15岁)过后,常导致慢性心瓣膜病(20~40岁)。
关节炎不导致畸形。 |
病理特征 |
风湿小体(Aschoff小体)形成 |
基本病理变化 |
三期(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1.变质渗出期(1个月):胶原纤维的粘液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
2.肉芽肿期(2~3月):梭形Aschoff小体(风湿小体、风湿小结)形成
部位:心肌间质的小血管周围、心内膜下、皮下结缔组织
组成:中央为变性坏死的胶原纤维,围绕以吞噬细胞吞噬坏死物质后衍生而来的Aschoff细胞(毛虫细胞、枭眼细胞、风湿细胞),外围以少量纤维母细胞和T淋巴细胞
Aschoff细胞特点:细胞体积大,圆形,胞质丰富,嗜碱性,核大,圆形或椭圆形,1-2个,核膜清晰,染色质集于中央。
3.愈合期(2~3月):Aschoff细胞变为纤维细胞,Aschoff小体纤维化,梭形瘢痕形成。 |
二、风湿病的各器官病变
1、风湿性心脏病包括风湿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肌炎、风湿性心外膜炎(心包炎)。当心脏全层组织时称风湿性全心炎。
风湿性心内膜炎 |
风湿性心肌炎 |
风湿性心外膜炎 | |
累及部位 |
心瓣膜:二尖瓣最常见,其次是主动脉瓣 |
心肌间质 |
心外膜 |
病理变化 |
瓣膜闭锁缘疣状赘生物
白色血栓(相当于心瓣膜的附壁血栓) |
心肌间质出现风湿小体 |
浆液性渗出
纤维素性渗出(绒毛心) |
结局 |
慢性瓣膜病
(1)瓣膜狭窄:瓣膜增厚、相互粘连,瓣膜环硬化狭窄。
(2)瓣膜关闭不全:瓣膜卷曲、缩短、穿孔,腱索缩短、粘连。 |
心肌间质瘢痕形成
心肌不易受损害 |
融解吸收
机化纤维化(缩窄性心外膜炎) |
2.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 |
类风湿性关节炎 | |
累及关节 |
大关节:
膝、踝、肩、腕、肘 |
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 |
病理改变 |
滑膜充血肿胀,浆液渗出为主,易吸收 |
慢性增生性滑膜炎。
增生的滑膜覆盖关节软骨,导致关节软骨破坏;充满关节腔后,继发纤维化、钙化,引起永久性关节强直。 |
后遗症 |
渗出物易完全被吸收,不留后遗症 |
关节强直畸形 |
临床特点 |
游走性、反复发作 |
多发性、对称性 |
3.皮肤病变
1)环形红斑:渗出性病变,四肢和躯干皮肤多见,1~2日内消退。
2)皮下结节:增生性病变。镜下可见Aschoff小体。多见于肘、腕、膝、踝关节附近的伸侧面皮下结缔组织。
两者对风湿病有辅助诊断意义。
4.风湿性动脉炎大小动脉均可受累,小动脉受累多见。血管壁可见Aschoff小体,晚期管壁纤维化,管腔狭窄。
5.风湿性脑病主要病变为脑的风湿性动脉炎和皮质下脑炎。当锥体外系受累时,患儿出现肢体的不自主运动,称为小舞蹈症。
感染性和风湿性心内膜炎的鉴别
风湿性心内膜 |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 |
病因 |
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
致病力强的化脓菌
金葡、溶链、肺球 |
致病力弱的细菌
草绿色链球菌 |
病变部位 |
二尖瓣>主动脉瓣 | ||
病变基础 |
正常瓣膜 |
原有风湿病变的瓣膜 | |
赘生物 |
有 | ||
1)肉眼 |
瓣膜闭锁缘上的细小疣状赘生物,白色半透明,单行排列 |
瓣膜上较大的赘生物,灰黄,质地松脆
| |
2)脱落 |
与基底部附着牢固,不易脱落 |
易脱落 | |
3)镜下 |
白色血栓 |
脓性渗出物、血栓、坏死组织、大量菌团等 |
血小板、纤维素、菌团、坏死等 |
4)栓塞 |
无 |
败血性梗死 |
无菌性梗死 |
结局 |
慢性瓣膜病 |
瓣膜溃疡、穿孔,急性心瓣膜功能不全 |
心肌病和心肌炎
一、心肌病的概念:
指至今原因不明的以心肌病变为主的一类心脏病,称原发性心肌病,又称特发性心肌病
二、心肌病分类及特点
扩张性/充血性心肌病(最常见) |
肥厚性心肌病 |
限制性心肌病 | |
病变特征 |
进行性心脏肥大,心腔扩张和心肌收缩力下降 |
左心室显著肥厚、室间隔不对称性肥厚、舒张期心室充盈异常,左心室流出道受阻
|
心室充盈受限为特点。
相似于缩窄性心包炎。典型病变是心室内膜和内膜下心肌进行性纤维化,导致心室壁顺应性降低,心腔狭窄。 |
镜下 |
肥大和萎缩心肌细胞交错排列,常可见小灶状空泡变性和肌浆溶解 |
心肌细胞弥漫性肥大,心肌纤维排列紊乱 |
心肌萎缩和变性常见 |
三、克山病:地方性心肌病。可能与硒缺乏有关。主要病理变化为心肌严重的变性、坏死和瘢痕形成。
四、心肌炎分类及特点
1.概念: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
2.病毒性心肌炎:比较常见。肉眼无明显病变。镜下: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其间可见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3.孤立性心肌炎:特发性心肌炎。分两类:
1)弥漫性间质性心肌炎:心肌较少变性坏死,其间较多的淋巴单核细胞浸润。
2)特发性巨细胞性心肌炎:心肌灶状坏死、肉芽肿形成。
责任编辑:张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