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晨光
改革开放,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洋货”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之中:雀巢、可口可乐、麦当劳、阿迪达斯……琳琅满目的进口商品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与此同时,标注着“Made in china”字样的产品也阔步走向世界,成为“老外们”的首选。这种国际商品交换的现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的研究对象之一。该学科主要研究国际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以国际分工、国际商品交换、国际劳务和国际资本流动为主要研究对象。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区域化集团化的加强,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给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就高考志愿而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始终是同学们竞相报考的热门,可是很多同学和家长并不了解这一专业,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尤以下面这两种认识为典型:
“只要会说外语,谁都可以做国际贸易。”这种观点认为,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除了使用的语言不同,具体业务操作上并没有区别。实际上,国际贸易业务不仅在具体流程上要比国内贸易复杂得多,而且参与业务的相关方也要多得多,交易的风险也大得多——所以,只具有普通的外语专业知识远不能应付国际商务各方面的需求,国际交易中的游戏规则,涉及的各国法律、文化及政治制度,也远非是精通一门语言所能解决的。
“国际贸易不需要多少智力,简直是体力劳动。”这种观点认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学习一些商业上的做法和惯例,缺乏理论性。事实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最大的特点在于“三驾马车”: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强、理论素养厚、外语水平高。该专业学生不仅要懂得如何开展国际贸易业务,还要对国际经济与贸易方面的理论有较为深刻的理解。除此之外,该专业学生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普遍拥有很广的知识面。专业自身的特点要求他们不仅要培养对国际事件的敏感性,还要求他们能够看到事件之间的联系。一名合格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通常会受到“脑子转得快”“思想有深度”的评价。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