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学历考试 >> 教育硕士 >> 教育学 >> 正文
2009年教育硕士教育学:第七章第一节教学的意义和任务
来源:优易学 2011-9-30 15:08:55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   资料下载   学历书店

第一节 教学的意义和任务 

  一 教学的概念
  对于"教学"一词的内涵,古今中外教育论著理解不尽相同。在我国,早在殷商时期的 甲骨文就出现了"教"与"学"二字,《书·商书·兑命》:"教学半",这可以说是我国古代萌芽状态的教学思想。
  什么是教学?这是教学理论研究必须回答的一个基本问题。在近代教学论发展历程中出现的三次大论争,即"形式教育"学派和"实质教育"学派的论争、"主知主义"学派和"行动主义"学派的论争、"科学主义"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的论争,都涉及到如何理解教学活动的本质这一根本问题。其中,"形式教育"学派认为教学是训练人先天具有的官能的过程,即促进人的内在官能显现、成长和完善的活动;与其对立的"实质教育"学派则认为,教学主要是获得有用的知识、技能的过程,即心理内容不断充实的过程。"主知主义"学派把教学理解为知识的传授过程和观念运动过程,主要强调教学活动是间接经验的习得;与之对立的"行动主义"学派则强调教学是学生亲身探索、操作而获得直接经验的活动。"科学主义"学派主张教学是一种理性活动,而"人本主义"学派则认为教学是一种情意活动,是人性的表达。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什么是教学,教学的本质是什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
  一是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这一观点既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哲学基础,又在事实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将教学作为文化传承过程,认为个体如何掌握人类总体文明成果,主要是一个认识过程,是主体能动反映世界、改造自身的过程。
  二是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交往。这种观点认为教学是一种交往活动,师生间、学生间的交往,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对话和理解的活动,是一种师生共享知识、精神、智慧和意义的过程。
  三是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这种观点将教学的本质看成是人的存在形式和生活形式,以培养完满人格为目标,引导人去体验生活,理解世界、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三种不同的界说表现了认识教学这同一事物的三种角度,反映了现代教学的丰富性。不同观点的争论,有助于开拓思路。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一)教学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教学的结果主要表现为概念和原理的习得,行为方式的养成,道德和审美价值观念的获得,心理和生理技能的提升等。教学具有明确的发展指向和发展价值。教学与智育是两个相互关联又有区别的概念。
  (二)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教学双方在活动中相互作用,失去任何一方,教学活动便不存在。
  (三)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它以人类已有的知识为对象,力求在短时间内传授人类的文化科学遗产,使个人认识达到当代社会的认识水平,具有特殊性。
  (四)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教学,作为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具有课内、课外、班级、小组、个别化等多种形态。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课前准备、上课、作业练习、辅导评定等都属于教学活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学既可以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各种直接交往活动进行,也可以通过印刷物、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等远距离教学手段开展。教学作为一种活动,一个过程,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二 教学的意义
  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教学的主要作用是:
  (一)教学是解决个体经验和人类社会历史经验之间矛盾的强有力工具之一
  教学,作为一种专门组织起来传递人类知识经验的活动,能简捷地将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使他们在短时间内达到人类认识发展的一般水平。通过教学,不仅促进个体实现社会化的进程,而且使人类文化一代代继承发展。因此,教学是社会历史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二)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教学的作用直接地、具体地表现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它使个体的认识突破时空局限及个体直接经验的局限,扩大了他们的认识范围,赢得了认识的速度;(2)使个体的身心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实现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和谐发展。也就是说,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新一代的国民具有适应工业化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
  (三)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学校工作应该坚持以教学为主,但是教学必须与其他教育形式结合。必须与生活实践加强联系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应妥善地安排教学与其他活动,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全面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
  三 教学的一般任务
  教学任务是受人们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决定的,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教学任务的决定,要受教育目的、学生年龄特征、学科的科学特性以及教学的时空条件等因素制约。教学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学的一般任务如下:
  (一)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
  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成果,是人类历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科学的知识反映了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教学所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是指形成各门学科的基本事实、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及其系统。它是组成一门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揭示了学科研究对象的本质及发生变化的规律性,反映了科学文化的现代水平。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获得的能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技能又分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两种。基本技能,则是指各门学科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技能,是最基本的学习工具,如阅读、写作、计算、问题解决,以及理、化、生学科的实验技能等。技能通过多次操作,可以发展为技巧。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将储存在书本或其他的信息载体中的物化知识作为学生认识的客体,经过有指导的学习活动,将人类总体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的内在知识结构。现代社会,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以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及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二)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所谓智力,一般指人们的认识的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核心。
  体力,主要指身体的正常发育成长与身体各个器官的活动能力。
  学生的创造才能主要指他们能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智能去探索、发现和掌握未知晓的知识的能力。它是学生个人的求知欲望、进取心和首创精神、意志力与自我实现决心的综合体现。
  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发展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认识能力;不仅发展学生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体力,注意教学卫生,保护学生视力,增强学生体质,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有规律、有节奏地学习与生活。特别是要通过发展性教学,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推理、证明、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要求。
  (三)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基础
  世界观是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态度,科学的世界观的形成,必须建立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之上。青少年的品德、审美情趣和世界观正处在急速发展和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学在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原因在于,教学始终具有教育性。学生在教学中进行的学习和交往,是他们生活中认识世界和进行社会交往的组成部分。他们在掌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和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他们在班级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将依据一定的规范和要求来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这都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上述三项任务,本身有内在的一致性,知识与技能、智力与能力、价值观与态度都是交织在一个人的学习活动之中。而各门学科由于在教学实践所承担任务的不同,又各有自己的重点。
  (四)现代教学论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协调学生知识、智力、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各方面的因素,追求教学与教育的统一,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为此,通过教学,激励每个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不仅使他们有现代科技文化知识,而且有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新性,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平等观念和合作精神。 

责任编辑:小草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资讯快报
考试辅导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