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学历考试 >> 教育硕士 >> 试题中心 >> 正文
2003年在职教育硕士全国联考教育学真题(附答案)
来源:优易学 2011-11-26 15:54:36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   资料下载   学历书店

2003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兴学堂是在 ( ) 
  A.1911年 
  B.1905年 
  C.1898年
  D.1902年 
  2.中国古代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苟子 
  D.董仲舒 
  3.决定公民受教育权利的根本因素是 ( ) 
  A.科学技术状况
  B.社会生产力水平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价值观念 
  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者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学主要通过的国家是 ( )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日本 
  6.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的思想家是 (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康德 
  D.卢梭 
  7.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试行)》,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 ( ) 
  A.教学大纲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教学参考书 
  8.发现教学、探究教学和问题教学都属于 ( 
  A.以掌握知识为主的方法 
  B.以训练技能为主的方法 
  B.以陶冶情操为主的方法 
  D.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 
  9.以重视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为显著特点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 
  A.道尔顿制 
  B.班级授课制 
  C.贝尔一兰卡斯特制 
  D.分组教学 
  9.《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儿童、少年 ( ) 
  A.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B.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 
  B.接受六年义务教育的权利
  D.接受五年义务教育的权利 
  10.间接的道德教育就是 ( ) 
  A.在各科教学中渗透道德影响 
  B.在学校集体生活中渗透道德影响 
  C.学校道德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 
  D.以上三者 
  参考答案: 
  1.B. 2.A 3.C. 4.D 5.C. 6.B. 7.D 8.A 9.A 10.D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____和互补性。 
  2.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通过两条道路来实现:一条是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另一条是____。 
  3.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教学原则中的“教学生活实际”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学规定的与实践相关的____;二是学生本身的实际;三是社会实际。 
  4.教学工作以____为中心环节。 
  5.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提出了维护儿童权利的基本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____原则。 
  参考答案: 
  1.个体差异性2.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3.活动性作业4.上课5.无歧视 
  三、名词解释 
  1.教育资本储量:是指国家在某一时期内教育支出的总额。通过对教育资本储量的测定,可以分析一个国家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2.教育民主化:是20世纪最大的教育思潮之一。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以及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3.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方法。 
  4.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具体方法有口头提问、书面测验等,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改进教学进程。 
  5.平行教育原则:又称“平等影响原则”,是马卡连柯提出的一条集体教育原则。其基本要求是:对学生个体进行的教育,要通过学生集体并影响学生集体;对学生集体进行的教育,同时要成为对集体每个成员的教育。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25分) 
  1.中等教育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相互渗透是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答:正确。(2分)在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学术性课程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职业性课程为主要内容的教育。(1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各国普遍实行双轨制,两种教育相互隔离。第二次 
  世界大战以后,在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教育民主化运动等影响下,这种相互隔离的状况被逐渐改变,出现了在普通教育中增设职业课程,在职业教育中加强普通文化教育的趋势,并出现了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融为一体的综合中学。(2分) 
  2.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要用探究式学习取代接受式学习。 
  答:错误。(2分)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两种基本方式,各有其适用性;(1分)当前课程和教学改革要求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倡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而不是以一种方式代替另一种。(2分) 
  3.教学过程就是认识过程。 
  答:错误。(2分)教学过程是学生个体的特殊认识过程;(1分)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认识的领导性,(2分)(指出教学过程既是认识过程,又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就酌情给分) 
  4.师生平等。 
  答:错误。(2分)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平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也要尊重教师的人格。这个意义上,师生平等的论断是正确的。(1分)总体而言,教师在知识上多于学生,在智力上比学生发达,在社会经验上比学生丰富。这种发展水平的差异,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教师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以消除这种心智上的不平等;另一方面又要努力提高自己,以保持教师在教学上的优势地位。(1分)教育和受教育的关系,决定了教师和学生在权利、义务关系上的不均等。教师必须为学生服务,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学生却没有为教师服务,对教师负责的义务。(1分) 
  5.班级集体是班级学生和任课教师共同生活的集体。 
  答:正确。(2分)班级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也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2分)学生和任课教师都是班集体的成员。(1分)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内涵及意义。 
  答:(1)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主要是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以及网络时代的到来(5分) 
  (2)教育国际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国际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人才的全球性流动、国际教育的竞争与合作、教育机构的跨国设立,国际化网络教育的兴起以及国际学位、学分的相互承认等等。(5分) 
  (3)教育国际化对一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改革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提出了难得的机遇、不同的经验和教育发展的新途径。(有独到见解者可酌情加分) 
  2.论德育目标要坚持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答:(1)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是我国当前公民道德建设原则之一。根据这条原则,德育目标的设立,应该坚持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1分) 。 
  (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在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奋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要从实际出发,鼓励先进,照顾多数,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用共同理想动员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样才能团结和引导不同觉悟程度的人们一起向上,形成凝聚亿万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2分) 
  (3)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区分层次,着眼多数,循序渐进,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1分)就是要鼓励支持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履行公民权利与义务,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1分)就是要鼓励先进,大力倡导GCD员和各级干部带头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1分) 
  (4)对学校德育的指导意义:设定德育目标时,第一,要区分思想道德要求的层次,对大多数人的广泛群众性、基础性的要求,同对作为GCD员、先进分子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高标准要求就有所区别。(2分)第二,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着眼多数学生,从基础文明教育,基础道德教育人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2分)第三,要鼓励学生,倡导学生中的党员,团员和先进分子学习和践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2分) 
  (5)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这便是在努力实现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的辩证统一。(3分)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一项意在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实验研究,开出了一节名为“找圆心”的数学观摩课。执教老师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过那些圆的图形,然后引导他们利用圆形物品在纸上画圆,并让每个学生把画好的圆剪下来。这样,每个学生手上都有了一个不知道圆心的圆纸片。怎样找圆心呢?老师用投影仪提示:“将手中的圆对折,展开,换个方向,再对折,两条折痕的交叉点就是圆心。”学生按提示操作,果然找到了圆心。 
  试从现代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角度评析这节数学课。 
  参考答案: 
  (1)这位老师关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是与实验的意图想一致的;(5分) 
  (2)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并用操作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值得肯定的;(5分) 
  (3)但是,老师的“导”限制了学生的“学”,假如能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自己发现找圆心的办法,则更有得于学生的主动发展。(5分)

责任编辑:小草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资讯快报
考试辅导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