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公务员 >> 申论 >> 申论指导 >> 正文
如何得申论80分,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阅卷中常见错误解析
来源:优易学  2011-11-14 17:02:31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公考书店

 第二题“提出对策(方案)”与第三题“解决问题”的联系在于三点:

  一、从出发点来说,提出对策(方案)和解决问题都是对给定事实中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

  二、从过程来说,都讲求可行性和可*作性。都要求在理论上合乎社会发展规律和事物内有逻辑,在实践中都可以执行。

  三、从结果来说,都是为了使事实由非常态进入常态,都是使事实朝着理想的方向前进。

  其区别也同样有三点:

  一、从职能归口方面来看,二者的出发点有所不一。前者站在组织的角度来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后者是以特定身份出发来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在考试中,第二题的作者身份相对自由,如2001年**、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第二题的要求是“假定你是某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请你就PPA风波所引发的问题提出善后处理意见。”也就是说,考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职能部门来谈,既可以从主管部门来谈,也可以从协管部门来谈。其主体是宽泛的,只要从公务员的角度出发即顺理成章。

  而在第三题的作文中,对论者的主体身份要求是严格的,经常是以相对具体部门的人员身份来谈问题,所以看问题的立场、角度就有较强的限定性。如2003年**、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第三题“情景之二”就要求从“作为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机构的主要负责人”角度“在当地电视台专题节目中的讲话。”而2004年则要求“你作为市交通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其主体是限定的,必须从特定部门,特别是领导人的角度出发来论述问题。

  二、从要求来看,第二题提出对策“注重可行性和可*作性”,加以文字篇幅简短,理论的可行性常常蕴含在行动的可*作性里,它通过归口的管理职能划分、合理的措施安排、恰当的实施手段等来体现,一般不阐述理论,以务实的方式出现。

  而第三题的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有力”则要求既要务虚又要务实,要将理论和事实完美地结合起来,对其所提出的解决方法,都应当有一定的理论支持。

  三、从表现形式来讲,第二题的对策常用“主管部门干什么”、“协管部门一干什么”、“协管部门二干什么”、“协管部门三干什么”、“新闻宣传部门干什么”这种由主到次的方式来排列对策。

  而第三题的论证要求“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等,所以论证过程中更常用先务虚后务实,先理论后实践,先抽象后形象,先主体后客体,先主要后次要等方式来进行。句子顺序和词语顺序严格按照重要到次要的内在规律排列。

  关于申论的三道题之间的异同,我想在此基础申而论之。作为申论考试来说,它是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来测查考生的能力的。我们以用图表来区别。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门课程培训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