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合作:“中”区域优势与“新”发展模式的完美结合
2008年4月8日至9日,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苟利军在新加坡考察了该国住宅垃圾处理系统、社区管理体制、民众俱乐部和污水处理综合利用情况,并与新加坡有关方面交换了生态城建设的意见。记者在翻阅中新生态城总体规划方案时发现,今后,这些已经在新加坡逐渐完善的城市公共设施,也将出现在中新生态城中。
比如,中新生态城将以节水为核心,注重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建立广泛的雨水收集和污水回用系统;完善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综合处理与循环利用体系,积极探索气力输送系统收集生活垃圾等先进环卫技术,科学管理固体废物,逐步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这些公共设施的规划设计,大多借鉴了新加坡的成功经验。”蔺雪峰说,“同时,中新生态城树立的‘生态社区’理念,也是借鉴新加坡‘邻里单元’理念而产生的。”据了解,生态社区包括基本社区、居住社区、综合片区3级,将混合安排多种不同类别住宅形式,满足不同群体居住需求,建设适宜不同收入群体和境内外人员居住创业的和谐社会。
另一方面,作为中新两国继苏州工业园后的第二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中新生态城之所以能够落户天津,源于天津拥有诸多利于中新生态城建设的基础设施配套条件。首先,生态城选址范围内用地为盐田、盐碱地和湿地,属于水质性缺水地区,符合不占耕地、在缺水地区选址建设的原则,恰好也符合中国目前土地、水资源和能源紧缺等现实条件。其次,生态城东侧的北疆电厂作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成后将为生态城提供多种支撑。北疆电厂与生态城项目配套建设,将形成一个资源利用最大化,废物排放最小化,经济效益最优化的典型生态新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聚焦生态城建设现场
为了配合中新生态城建设,周边配套设施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生态城东侧汉北路正在改造,绿化工程也已经展开。作为紧邻中新生态城的交通要道——彩虹大桥已于2008年4月15日开始整修,不仅取消了收费,而且还配合中新生态城增加了适当的装饰。按照规划,彩虹大桥整修完成后,将在该桥600米范围内建设生态城门区景观,突出中新两国的文化特点,体现国际性、生态性的理念,成为中新生态城的重要门户。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