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公务员 >> 公共基础知识 >> 正文
最后冲刺:公务员考试行政管理知识点记忆大全
来源:优易学  2005-11-22 23:58:22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公考书店
  厅司级正职:五至七

  厅司级副职:六至八

  县处级正职:七至十

  县处级副职:八至十一

  乡科级正职:九至十二

  乡科级副职:九至十三

  2.非领导职务序列:

  共8个:

  巡视员

  助理巡视员

  调研员

  助理调研员

  主任科员

  副主任科员

  科员

  办事员

  37)----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

  共有四种:

  a.选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

  d.聘任制

  注:

  (1)省人大常委会有权任命副省长,无权任命省长。

  (2)聘任制主要用于专业技术职务和基层行政职务,不适用于高层行政领导者

  38)----行政领导的职务升降

  1. 行政领导职务升降的人员范围:

  有两类:

  a.各级政府组成人员,升降由同级人大和常委会决定。

  (其实是领导组成人员)

  b.非政府组成人员,其升降由行政系统自身决定。

  2.行政领导职务晋升的资格条件:

  a,文化程度:

  晋升科级正副职:

  高中、中专以上学历

  晋升副处-正司:

  大专以上学历

  晋升副部级:

  本科以上学历

  b.下一级任职年限:

  晋升科、处正职:

  应分别任下一级职务 两年以上

  晋升科、处、司、部副职:三年以上

  注: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晋升与此相同

  39)----行政领导职务任免

  1.任免的主体:

  即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

  2.权限:

  a.各级人大有权任命或决定各级政府组成人员、除各级政府组成人员外的领导职务(如市政府的副局长)

  b.政府:任免其他公务员职务(包括非领导职务)

  3.行政领导兼职的规定:

  原则上实行一人一职。确因需要,只可兼任一职。但也有两个例外:a.常设机关领导职务担任非常设机关领导职务

  b.名义上兼职而实际上还是本职范围内的职责

  40)----转向现代科学行政决策的标志

  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决策主体由个人转向集体

  2.决策过程由主观随意转向程序化

  3."谋"与"断"相对分离

  4."断"与"行"相对分离

  5.决策手段的运用日益增强
41)----现代行政决策组织体制的架构

  架构主要有:

  1.行政决策的中枢系统:

  重要任务是"断"。

  2.行政决策信息系统

  3.研究咨询系统

  4.审批控制系统

  注:我国具有综合性审批控制职能的组织系统有二:

  a.全国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

  b.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42)----行政决策过程

  过程如下:

  a.问题的确认

  b.问题进入决策议程

  c.决策规划的拟订

  d.决策合法化与采纳

  43)----行政执行及其层级、手段

  1.定义:

  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国家公务员实施决策中心发出的决策指令,以达到预期目的的职务行为。

  2.层次:

  中央级

  省级

  县级

  乡级

  3.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

  44)----行政执行的环节

  五个主要环节:

  a.行政执行计划

  b.组织落实与人员配置

  c.行政执行中的指挥

  d.行政执行中的控制

  e.行政执行评估总结

  45)----行政协调的含义与作用

  1.定义:

  是指协商、调整行政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行政系统内部纵横向之间的各种关系,使之分工合作、权责清晰,相互配合,有效地实现行政目标和提高整体效能的行为。

  2.作用:

  a.协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增强行政系统的适应力、创新力。

  b.协调内部纵横向的关系,以增强行政系统的协作力、整合力。

  c.协调内外部、纵横向的人际关系,增强行政系统的凝聚力、驱动力。

  46)----行政协调的类型及其机制

  1.分类:

  a.以协调的主体及内容分

  与外部环境的...

  内部纵横向的...

  内外部、纵横向人际关系的...

  b.以协调所解决的中心问题及其具有的性质分:

  (同上)

  c.以协调所涉及的管理层次和管理手段分:

  高层、中层、基层;

  权责体制、规制协调;

  利益、心理协调;

  2.几种类型的行政协调及其机制:

  a.与外部环境的:

  协调机制主要有三种:

  行政反馈(首要机制)

  职能调查

  行政参与

  b.内部纵横向的:

  (1)纵向垂直府际关系:关键是解决好事权与财权、人事权与决策权的配置机制。

  (2)横向平行府际关系:

  关键是解决好分工又合作的机制。

  47)----行政协调的前提条件

  1.前提条件是:

  行政沟通

  2.行政沟通的种类:

  下行沟通

  上行沟通

  平行沟通

  48)----加强行政监督的重要性

  1.教育是加强依法监督的基础

  2.法制是加强依法监督的保证

  49)----我国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

  1.内部监督主要包括:

  a.一般监督(上、下级之间的相互监督;职能部门和主管业务部门的监督)

  b.专门监督(主要指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

  2.行政监察:

  指政府系统内部的专门监察机构,主要是监察部、地方各级监察厅、局。

  (1)监察对象:

  政府各部门及其国家公务员、政府任命的其他人员、下一级政府及其领导人员

  (2)领导体制:

  监察机关实行双重领导,既受本级人民政府领导,又受上一级监察机关领导。

  (3)程序:

  立项、调查、提出检查处理情况报告、作出监察决定或建议

  3.审计监督:

  (1)审计机关拥有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和处理权

  (2)审计机关的领导体制:

  双重领导体制。

  50)----我国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

  1.外部监督主要包括: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人民法院的监督

  人民检察院的监督

  政党监督

  社会及舆论的监督

  2.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包括:

  a.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这是监督最基本的形式)

  b.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决算

  c.审查政府的法规、决定 和命令

  d.质询和询问

  e.代表视察和执法检查

  f.罢免政府组成人员

  注:各级人大有权撤消同级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3.人民检察院的监督有:

  法纪检察

  经济检察

  侦查检察

  监所监督

  4.政党监督:

  主要方式有三:

  各级党委监督

  党的基层组织监督

  党的各级纪检监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门课程培训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