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综合辅导:双壁波纹管管道工程施工安装手册(二)
来源:优易学  2011-6-5 13:18:22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4 管道基础
  4.0.1  管道基础采用垫层基础,其厚度应按设计要求。一般土质较好地段,槽底只需铺一层砂垫层,其厚度为0.1m,对软土地基或槽底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可采用150mm厚、颗粒尺寸为5-40mm的碎石或砾石砂铺筑,其上用50mm厚黄砂(中粗)垫层整平,基础宽度与槽底同宽。
  4.0.2  基础应夯实紧密,表面平整。管道基础的接口部位应予留凹槽以便接口操作。接口完成后,随即有相同材料填筑密实。
  5 管道安装
  5、1  管道安装
  5.1.1  待用的管材应按产品标准逐支进行质量检验,不符合标准不得使用,并应做好记号,另行处理。
  5.1.2  管材现场应由人工搬运,搬运时应轻抬轻放。
  5.1.3  下管前,凡规定须进行管道变形检测的断面的管材,应预先量出该断面管道的实际直径,并做出记号。
  5.1.4  下管可用人工或起重机吊装进行。人工下管时,由地面人员将管材传递给沟槽内施工人员;对放坡开挖的沟槽也可用非金属绳索系住管身两端,保持管身平衡均匀溜放至沟槽内,严禁将管材由槽顶边滚入槽内;起重机下管吊装时,应用非金属绳索扣系住,不得串心吊装。
  5.1.5  管材应将插口顺水流方向,承口逆水流方向安装,安装应由下游往上游进行。
  5.2  橡胶圈接口
  5.2.1  接口前,应先检查橡胶圈是否配套完好,确认橡胶圈安放位置及插口的插入深度。
  5.2.2  接口时,先将承口的内壁清理干净,并在承口内壁及插口橡胶圈上涂润滑剂(首选硅油),然后将承插口端面的中心轴线对齐。
  5.2.3  接口方法按下述程序进行:De400mm以下管道,先由一人用棉纱绳吊住被安装管道的插口,另一人用长撬棒斜插入基础,并抵住该管端部中心位置的横挡板,然后用力将该管缓缓插入原管的承口至预定位置;De500mm以上管道可由两台0.5吨的手扳葫芦将管材拉动就位,接口合拢时,管材两侧的手扳葫芦应同步拉动,使橡胶密封圈正确就位,不扭曲、不脱落。
  5.2.4  为防接口合拢时已排设管道轴线位置移动,需采用稳管措施。具体方法可在编织袋内灌满黄砂,封口后压在已排设管道的顶部,其数量使管径大小而异。管道接口后,应复核管道的高程和轴线使其符合要求。
  5.2.5  雨季施工应采取防止管材漂浮措施。可先回填到管顶以上一倍管以上的高度。管安装完毕尚未回土时,一旦遭到水泡,应进行管中心线和管底高程复测和外观检查,如发现位移、漂浮、拔口现象,应返工处理。
  5、3  管道修补
  5.3.1  管道敷设后,受意外因素发生局部损坏,当损坏部位的长或宽不超过管周长的1/12时,可采取修补措施。修补方法按以下规定:
  1. 管道的外壁发生局部或较小部位裂缝或孔洞在0.02m以内时,可先将管内水排除,用棉纱将损坏部位清理干净,然后用环已酮刷基面后,涂刷耐水性能好的塑料粘合剂;并从未使用的管道相应部位取下相似形状大小的板材,进行粘接,用土工布包缠固定,固化24小时后即可复土。
  2. 管道的外壁损坏部位呈现管壁破碎或长0.1m以内孔洞时用刮刀将破碎的管壁或孔洞完全剔除,剔除部位周围0.05m以内用环已酮清理干净,刷耐水性能好的塑料粘合剂;再从相同管材相应部位取下相当损坏面积2倍的弧形板,内壁涂粘合剂扣贴在损坏部位,用铅丝包扎固定。如果管外壁有肋,将损坏部位周围0.05m以内的肋去除,刮平不带肋迹,采取上述相同方法补救。
  6管道与检查井衔接
  6.0.1  管道与检查井的衔接,宜采用柔性接口,也可采用承插管件连接,视具体情况由设计确定。
  6.0.2  当管道与检查井采用砖砌或混凝土直接浇制衔接时,可采用中介层作法。其时在管道与检查井相连部位预先用与管材相同的塑料粘合剂、粗砂做成中介层,然后用水泥砂浆砌入检查井的井壁内。
  中介层的做法:先用毛刷或棉纱将管壁的外表面清理干净,然后均匀地涂一层塑料粘合剂,紧接着在上面撒一层干燥的粗砂,固化10-20分钟,即成表面粗糙的中介层。中介层的长度与检查井厚度相同。
  6.0.3  管道位于软土地基或低洼、沼泽、地下水位高的地段时,与检查井宜采用短管连接。即在直接与检查井连接的管段长度宜采用0.5m,后面再连接不大于2.0m的短管,以下再与整根管连接。
  6.0.4  检查井底板基础,应与管道基础垫层平缓顺接。
  7 回填
  7、1  一般规定
  7.1.1  管道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应立即回填至管顶以上一倍管径高度。
  7.1.2  沟槽回填从管底基础部位开始到管顶以上0.7m范围内,必须用人工回填,严禁用机械推土机回填。
  7.1.3  管顶0.7m以上部位的回填,可用机械从管道轴线两侧同时回填,夯实或碾压。
  7.1.4  回填前应排出沟槽积水。不得回填淤泥、有机质土及冻土。回填土中不应含有石块、砖及其他杂带有硬棱角的大块物体。
  7.1.5  回填时应分层对称进行,每层回填高度不大于0.2m,以确保管道及检查井不产生位移。
  7、2  回填材料及回填要求
  7.2.1  从管底到管顶以上0.4m范围内的沟槽回填材料,可采用碎石屑、粒径小于40mm的沙砾、中粗黄砂、粉煤灰或开挖出来的易于夯实的良质土。
  7.2.2  设计管基支承角2α范围内必须用中粗砂填充密实。
  7.2.3  管道位于车行道下,铺设后即修筑路面或管道位于软土地层以及低洼、沼泽、地下水位高的地区时,沟槽回填应先用中粗砂将管底腋角部位填充密实后,再用中粗砂或石屑分层回填至管顶以上0.4m,在往上可回填良质土。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xiaoha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