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邻里单位与小区规划
20世纪30年代在美欧相继提出“邻里单位”’的居住区规划理论。“邻里单位”是组成居住区的基本单元,其中设置小学使幼儿上学不穿越马路,井以此控制与计算人口利用地规模,后来考虑了设置日常生活需要的公共设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发展为“小区规划”理论。一般按交通十道划分小区成为居住区构成的基本单元,把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绿地等进行综合安排,一般的生活服务可在小区内解决。
5.有机疏散理论
为解决城市膨胀而产生的“城市病”,伊利尔·沙里宁在1934年发表的《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一书中提出了有机疏散理论。他从生物有机体的细胞成长现象中受到启示,认为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这种区域内又可分为不同活动所需要的地段。他是把无秩序的集中变为有秩序的分散,把密集地区分为一个个的集镇或地区,彼此之间用绿化带分隔,以便城市居民接近大自然。
6.区域规划的理论
城市的日益发展和城市问题的复杂化,使人们认识到不能就城市论城市,必须从区域、国土的范围来研究有关社会、经济、资源、交通等各方面问题。从地区着眼,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分布进行整体思考和规划调节。西方区域规划理论从2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英国盖迪斯提出了集合城市(组团城市)和区域规划概念。美欧一些国家实行了经济区规划,大城市也把区域作为一个经济单位、社会单位和城市体系来研究,并进行了大城市地区的规划。
(三)城市规划学科的新发展
通过深入的科学研究,科学地预测未来,不断地及时地调节和完善城市规划。规划学科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宏观研究的扩展与微观研究的深入
城市规划,在宏观上从形体扩展到社会、经济及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与城市体系的宏观问题;在微观上深入研究住房、就业、交通、社会服务等问题。
2,交叉科学研究城市问题
各种学科的交叉,丰富更新本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更广泛地应用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及计算机、遥感遥测等新观念、新技术在城市规划中应用等。
3.重视城市规划的时间要素
通过城市的产生、发展、兴衰的变化规律,研究历史与现状。上一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社会、经济的战略思想转变和更新,对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
4.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全面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核心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它的影响已成为全球共识和指导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总原则。它具有现代意义的发展观,它所追求的是社会、经济和环境目标的协调统一,给后人的生存与发展留有余地。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也造成广泛的“城市病”,面对错综复杂的城市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要求转变建筑与城市规划的狭义认识和传统理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要研究社会、经济、环境、资源、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发展目标,纳入到统一的城乡发展规划中来,落实到物质环境的建设上,从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5.人居环境科学
是为建筑更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在20世纪下半叶国际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环境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方面,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加以研究,促使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使人类生存环境越来越美好。
6.建设生态城市
是为了摆脱城市负面困扰,使人们充分享受城市的优越条件,近几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城市系统。根据生态学理论,人们认识到自然环境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生态系统,人类本身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只有保持系统各部分的平衡,人类生存的载体及其本身才能持续发展。城市发展要有利于环境生态、要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是正确的最高标准。建设生态城市,按照生态学的规律来规划城市、建设城市和改造城市。
7.“全球城”理论
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完成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70%),步人后城市化阶段。80年代的世界经济的发展,90年代信息技术的革命,相继出现丁“全球城”和全球化理论。世界经济结构变化,资本、劳动力、产业及经济中心全球性的流动、迁移、集聚促使全球城市体系的多极化。建筑综合体实现更高效率,以跨国集团总部为标志的“全球城”开始出现。地方建筑传统受到挑战。
(四)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
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是思想方法变革的基础。
1.由单向的封闭思想方法,转向复合发散型的思想方法。包括系统内外的多条思维
和反馈。
2.由静态最终理想状态的思想方法转向动态过程的思想方法。
3.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刚性思想缺乏多种选择性,弹 性规划表现在规模、时效期和用地形态上的必要弹性等。
4.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指令思想是把城市规划看做控制发展的枢纽;引导性是强调规划在城市发展过程的引导作用。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xiao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