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筑结构辅导:名词术语含义(一)
来源:优易学  2011-5-29 12:40:13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二、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与设防目标
  (一)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
从安全与经济两个方面综合考虑,根据建筑物在地震发生后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大小分为四类:
1.甲类建筑
甲类建筑应届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对于甲类建筑必须经国家规定的批准权限批准。
2.乙类建筑
国家重点抗震城市的生命线工程的建筑或其他重要建筑。这类建筑主要是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要尽快恢复及地震破坏会造成社会重大影响和国民经济重大损失的建筑。包括:医疗、广播、通讯、交通、供水、供电、供气、消防、粮食等等。这类建筑地震作用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计算;抗震措施;当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提高一度设计;当为9度时应比9度设防时更高的抗震措施。
3.丙类建筑
甲、乙、丁类以外的建筑,为大量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和抗震措施均按当地的设防烈度考虑。
4.丁类建筑
次要建筑,一般指地震破坏或倒塌不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经济损失的建筑。如储存价值低的物品或人员活动少的单层仓库建筑。抗震计算按当地的设防烈度,抗震措施则降低一度考虑,6度时不应降低。
  (二)抗震设防目标
抗震设计要达到的目标是在不同频数和强度的地震时,要求建筑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对一般较小的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大,故又称多遇地震,这时要求结构不受损坏,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可以做到;而对于罕遇的强烈地震,由于发生的可能性小,但地震作用大,在此强震作用下要保证结构完全不损坏,技术难度,经济投入也大,是不合算的,这时若允许有所损坏,但不倒塌,则将是经济合理的。我国抗震规范根据这些原则提出了“三个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
第一水准: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第二水准:当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第三水准:当遭受到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大震)时,建筑不致倒塌或危及生命财产的严重破坏。
通常将其概括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在抗震设计时,为满足上述三水准的目标采用两个阶段设计法。
第一阶段设计:按小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以及在小震作用下验算结构的弹性变形。满足第一水准设防目标。又满足第二水准的设防要求(损坏可修)。对大多数的结构,可只进行第一阶段设计,而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满足第三水准的迓迁要求。
第二阶段设计是弹塑性变形验算,对特殊要求的建筑和地震时易倒塌的结构,除进行第一阶段设计外,还要按大震作用时进行薄弱部位的弹塑性层间变形验算和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实现第三水准的设防要求。
上面提到的小震、基本烈度、大震之间的大致关系为:
小震比基本烈度低1.55度;
大震比基本烈度高1度左右。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xiaoha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宋卫东老师:天津大学博士,讲师,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著作2部。多年从事工程实务类课程讲授…详细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