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格认定:现代公文的写作章法及其比较研究(下)
来源:优易学  2011-8-6 22:42:21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公文章法开辟了历史上崭新的一页
  现代公文章法直接继承了解放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公文。这个时期的公文是指1921年至1949年这28年,在中国GCD和根据地人民政权的机关使用的公文。它同北洋军阀政府时期和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公文在时间上有重叠,分属于两个根本不同的公文体系。中国GCD及其领导的根据地政权机关,坚持和发展“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成果,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风、提倡新文风,全面改革公文的起草工作。例如1938年4月晋察冀边区政府印发的《改革公文程式的理论与实践》和陕甘宁边区政府1942年发布的《新公文程式》,先后规定:公文务求简洁明确,实事求是,以能表达意思、说明问题为原则;反对旧公文的繁文缛节、陈词滥调和等级观念,新公文对上级一律改为“直称”(如县长、县政府),不称“钧座”、“钧府”,对自己不得称“卑职”、“敞局”等;禁止使用模棱两可、模糊不清八股调,如“所称尚是”、“殊堪嘉许”、“所拟不合”、“碍难照准”、“应勿庸议”等。陕甘宁边区《新公文程式》还针对国民党政府公文的章法提出了新公文开头、中间、结尾的写法,指出:新公文的开头“一律用直起法”,不用国民党政府的起首语“为呈请事”、“为通令事”、“迳启者”、“窃查”等字句;公文“中间用直叙法,不用陈旧的写法。如‘案查’、‘案奉’、‘案据’、‘案准’、‘等因奉此’、‘等由准此’、‘仰即’、‘相应’、‘理合’等等说套,一律不用”;公文的收尾,视文种的不同,分别采取“此令”、“此布”、“敬礼”、“为要”等,要看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从1942年开始,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的整风运动中,还开展了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运动。毛泽东作的《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对整饬文风、促进公文改革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以上这些,对形成新民主主义公文的新章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笔者通过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GCD机关和根据地人民政权的公文,包括毛泽东撰写的文件,发现其章法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行文直书其事,没有开头与结局。就是直接表达行文的主旨与要求,内容单一者只写一个自然段,篇段合一;内容复杂者分若干层次与段落,并冠以序号。如1923年7月中共三大《关于党员入政界的决议案》:“凡党员之行动带有政治意义者,中央执行委员会有严重监督指导之权。党员遇有不得已须在政界谋生活时,必须请求中央审查决定。又如《毛泽东造集》第四卷所载《三十月总结》、《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要点》和《关于情况的通报》等党内指示或通报,它们所叙内容有若干层次,因此采取分条并冠以序号的写法,但均无开头和结尾段。
  (二)行文由根据(开头)与事项(主体)两要素构成。例如,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关于卢沟桥事变有后华北工作方针问题给北方局的指示》,其开头讲指示根据:“卢沟桥战争有扩大的可能,不管日方将扩大为大规模战争或将暂时取外交压迫形式,我党在平津在华北立即开始执行下列方针:”接着,转入指示的主体部分,分条列项讲了“坚决保卫平津保卫华北”、“迅速组成坚固的统一战线”和立即“着手组织抗日义勇军,准备进行艰苦的游击战争”等三条方针,即收查全文,没有结尾段。这是由根据(开头)与事项(主体)两素构成的典型例子。又如《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所载1949年1月7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指示,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署名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都是先讲行文的根据(或缘由)作为开头,主体部分则分别事项(冠以序号)道来,意尽则止,没有结尾段。
  (三)行文由根据(开头)加事项(主体)加要求(结尾)“三要素”构成。例如,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的第七天,即7月14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团发布了《关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及加强抗日教育问题的命令》,其开头段讲命令的根据:“日本大举向华北出兵,国家危急,二十九军正在抗战,国民政府已调派援军,全国救亡运动正在奋起,我抗日红军,有开赴前线增援友军并配合友军消灭野蛮日军之任务。”接着,转入主体段,讲命令事项:“令到即以军为单位,改组为国民革命军编制。同时增加抗日政治课程,对干部及兵员教授东四省及华北五省地理,教授日本现状。军事训练着重实地战斗,夜间动作,袭击战斗,防空技术,长途行军,无后方作战等项,各军事学校大体同时办理。”最后,结尾段要求:“以上各项十天完毕,听候出动命令。”又如《毛泽东四卷》所载,1948年2月11日《纠正土地改革宣传中的“左”倾错误》的指示,1949年4月25日毛泽东、朱德署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它们的章法,都是由行文的根据、事项(或情况)和要求“三要素”组成的。
  从以上看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公文章法较之以往历代公文的章法,的确开辟了崭新的一页。其写法的最大特点是开门见山,直书其事,意尽文止。当然,我们从上述三种类型也可看出,它吸纳了国民政府公文的“依据、引申、归结三段结构”章法中的合理因素,但完全摒弃了其中的虚词套语,没有“为令遵事”、“案据”、“令仰遵照”之类的“八股”词语。
  现代公文:“文种功用——三要素结构”章法
  笔者早在2003年在甘肃省秘书学会召开的秘书工作研讨会上的发言《谈谈公文写作的几个基本问题》中,对现代公文(主要是法定通用公文)的一般内在结构作了分析,归纳出“文种功用——三要素结构”章法。这一看法也写进了笔者近著《中国公文发展简史》。这里,进一步加以阐明。
  笔者提出的“三要素结构”是说:现代公文同任何文章一样,都有开头、中间、结尾这样的一般性结构,但是它还有特殊的包涵在开头、中间(主体)、结尾的内在结构。通过对现代公文(主要的法定文种公文)例文进行分析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现代公文的开头、中间、结尾是一定规律可循的。
  首先,现代公文开头部分,通常采取的方式有目的式、原故式、根据式、总提式、综合式。这五种方式,最根本的是前三种,后两种是前几种的相互组合或转换形式。所谓目的式,就是开宗明义,表明行文的目的,常为“为”、“为了”领起正文;原故式,一般用“由于”、“鉴于”等词语领起下文,或者用简明的语句直接陈述行文原因;根据式,或据法规,或据理论,或据事实,或据来文,或据领导批准等。它们常以“根据”、“遵循(遵照)”、“按照”或“经……同意”、“经……批准”等词语领起下文;总提式,就是将公文内容的总精神和总结论,在开头概括地提示出来,它实际上是根据式的一种转移方式;综合式,就是以上几种方式的组合,由其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构成公文的开头。因此,以上几种开头方式的共同点可概为行文“缘由”,即因为、根由的意思。
  其次,现代公文的中间(主体)部分,这是公文的核心内容。“因事而为文”,每篇公文都要向受文者传递某方面的事项(事情的项目)或者事实(事情的真实情况,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而事项与事实又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以传递决定事项、通知事项、公告事项为主的公文,兼有事实的说明;以反映事实为主的报告、通报,往往有事项告知。所以,用“事项(事实)”来表达正文中间部分的内涵较为确切。
  再次,现代公文的结尾部分。常用的结尾方式有:企求式,这种方式普遍用于各种行文关系,或要求下级认真贯彻执行,或祈求上级指示、批准,或请求平级予以答复等;号召式,即高瞻远瞩地强调某项事业的重要性,并顺势发出鼓舞人心的期望和号召;总结式,即归结中心内容,强化行文主旨与企求;结语试,即根据不同文种,用公文惯用的结束语,目的在于强调行文的意图,如“特此通告”、“特此公告”、“特此通报”、“专此函达”、“此令”等。这些方式的共同特点,都带有要求的成分。企求式,本身就是要求,号召式是上级机关提出的要求,总结式和结语式都是强化行文意图的,所以用“要求”来表达公文结尾的内涵较为合适。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把公文的开头→中间→结尾的内在结构表述为缘由→事项(事实) →要求这样的“三要素”。其中“缘由”是指行文的目的、原因、根据等,主要说明“为什么”行文;“事项(事实)”是指行文的基本内容,包括事项和事实两个方面,主要说明行文“干什么”}“要求”是指祈使、祈求、号召、结语等,主要要求受文者“怎么办”。“三要素”结构的具体运用,受法定文种功用的制约。每个法定文种功用不一样,对结构要素的具体选择不完全相同。比如,在一般情况下,指挥性决定,由决定目的——决定事项——决定要求组成;表彰通报,由原因——通报事项一发出号召组成;请示,由请示原因——请示事项——请示结语句(“以上请示,是否妥当,请审批。”)组成;公告,由公告根据——公告事项——公告结语句(“特此公告”)组成。鉴于以上情况,可以把现代公文的内在结构称之为“文种功用——三要素结构”章法。
  这里应说明是,有些现代公文没有结尾段,随主体部分在该终结的地方戛然而止。因此,这样的公文只有缘由与事项“两要素”。还有些公文,没有开头语,直接进入公文的主体事项,然后在结尾提出要求,这样的公文只有事项与要求“两要素”。这些行文因语境不同而引起的结构的变化是合乎情理的。
  为了证明上述观点,下面从现行的国家行政公文的文种中选择几个文种的例文加以说明。
  (一)“命令”例文

国务院关于在西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实行戒严的命令

   鉴于少数分裂主义分子不断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制造骚乱,严重危害社会安定,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人身、财产的安全,保护公共财产不受侵犯,根据宪法第八十九条第十六项的规定,国务院决定,自1989年3月8日零时起在拉萨市实行戒严,由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并根据需要采取具体戒严措施。

                    国务院总理 李鹏
                      一九八九年三月七日

  (选自《人民日报》1989年3月8日)
  1989年2月中旬以后,少数分裂分子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制造多起骚乱事件,发展到砸机关、抢商店、毁汽车、打行人,并开枪射击,疯狂地鼓吹“西藏独立”。为此,国务院决定在拉萨市实行戒严。3月7日,李鹏签署发布了戒严令。这篇命令,篇段合一,只一个长句,141个字,其内在结构包涵了三要素:前半句围绕戒严理由,讲了戒严的现实根据和法律根据;后半句先围绕“决定”,讲了戒严的事项(时间与区域);最后讲执行要求(授权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等)。随着国务院命令的贯彻实施,到1990年4月30日拉萨市的社会秩序恢复正常,鉴此,国务院又下达了《关于解除自治区拉萨市戒严的命令》。
  (二)公告例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第二号)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2003年3月15日选举:
   胡锦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曾庆红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现予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
        二00三年三月十五日

  (选自《人民日报》2003年3月10日)

  在全国十届人大第一次会议期间,大会主席团就国家领导人的选举或决定结果,连续发了四号法定性事项公告,这是第二号。正文讲了两句话,包括三个要素:公告根据(2003年3月15日选举结果)、公告事项(胡锦涛,曾庆红分别选为国家主席,副主席)、公告结尾语(“现予公告”)。
  (三)指示性“通知”例文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
   为了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现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作通知如下:
   一、认清形势和任务,增强搞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具体内容略,下同)
   二、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三、认真贯彻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四、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五、突出抓好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大力提高领导人员素质
   六、切实加强国有企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七、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好国有企业
   八、改进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增进凝聚力和战斗力
   九、各级地方党委和有关部门党组要加强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的新路子。……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有利时机,按照中央确定的原则大胆实践,逐步完善,使企业党建工作在转变中适应,在改进中加强,在继承中创新,把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此件公开发表)
  中共中央
  1997年1月24日
  (选自中发(1997]4号)
  这篇通知的全文9000余字,分成了多个思想层次与自然段,但就其篇章结构分析,与上述篇段合一的公文章法一样,包涵三要素:通知目的(开头段)、通知事项(中间部分,共9条),号召性要求(结尾段)。
  (四)转发性“通知”例文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
        关于2000年纠风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关于2000年纠风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二000年三月十二日

  (选自国发办〈2000〉22号)
  这篇转发性通知虽然只一句话,但包涵三要素:通知根据(国务院同意)、事项(转发给你们)、希求(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办公部门是领导机关的辅助机构,必须有领导授权才能行文,因此,上述转发性通知中的根据(国务院同意)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是领导机关的印发性或批转性通知,则可省略开头的缘由,直接进入“主体”事项,而后提出要求。例如:“现将《河北省党政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实施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印发<河北省党政机关干部引咎辞职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2005年5月8日)。这种印发性通知只有通知事项加要求“二要素”。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