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宣布,由中国平安牵头组建的保险团队将集体出资160亿元人民币,以股权投资计划的方式投资京沪高速铁路项目,成为该项目第二大股东。
“具体份额如何分配,还没有最后确定。”平安集团有关人士表示,“这是一份创新的股权计划,参加计划的有7家保险公司,平安资产将把获取的投资额度向参与的其他公司进行再分配。”
对此,保险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此举是中国保险企业首次联合投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对于高达2万多亿元的中国保险资金来说,是一次重大突破。
平安牵头“信托计划” 2007年12月27日,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中国平安旗下平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牵头保险团队集体出资约160亿元,占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总股份的13.93%,成为仅次于铁道部的第二大股东。
其中,平安资产是资金管理人。与平安一同发起该计划的还有太平洋保险、泰康人寿和太平人寿,而中国财险、中再集团与中意人寿三家公司也以参与认购方的身份位列其中。
对此,中国平安常务副总经理孙建一表示,入股京沪高速铁路投资项目,是保险资金拓宽基础设施领域投资的一个新尝试,该项投资也将为保险资金带来长期稳定的收益。
基础设施类项目一般所需资金量较大、项目营运周期长,与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的特点相匹配。作为持有大额、长期资金的重要机构投资者,保险机构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有利于发挥保险资金的融通功能,深入参与国民经济,支持国民经济增长,也有利于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改善资产负债匹配状况,分散投资风险。
事实上,此次保险资金的抱团投资更像是一份信托计划,由平安资产发出并接受资金提供方的委托,以股东身份参与京沪高铁的日常项目跟进与投资管理。而提供资金的7家公司作为出资人,分别在信托计划中占有一定份额,并享有日后京沪高铁建成后的收益权。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7家保险公司资金管理人的平安资产身份微妙。按中国平安对旗下从事投资项目专业子公司的营业范围界定,负责中国内地市场实业投资项目的原本应是平安信托,而平安资产则被界定为与资本市场相关的投资行动。
银行受政策所限 其实,首先以潜在投资者身份进入京沪高铁项目的并非保险公司。
2007年10月,中国银行曾表达了斥资百亿参与该项目的意向。此后,国家开发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也曾与铁道部表示过投资京沪高铁的意向,但在最终的名单中,银行系踪迹全无。
有市场人士指出,其主要原因是银行业监管法规的限制。对于商业银行参与股权项目投资的政策,至今仍未出台。相反,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早已开闸。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由平安资产而非平安信托参与此次京沪高铁项目。”该人士进一步指出,按目前分业监管政策,平安信托受中国银监会监管,而平安资产则是“保险行业自己的公司”,受中国保监会的监管。
200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要求,鼓励和促进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和重点建设工程项目。2006年3月,中国保监会正式颁布《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鼓励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项目。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