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辅导:爆发流行病学调查
来源:优易学  2011-4-11 14:15:07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医药书店

三、爆发调查分析:

  步骤:核对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1、核对资料:对于不完整的资料应设法补偿。

  2、整理资料:按地区、人群、时间特点描述疾病的分布。

  (1)爆发强度,计算罹患率;

  (2)地区分布:可以根据不同地点计算发病率;根据病例发病地点,绘制标点地图,观察病例是否集中于某地区。

  (3)人群分布:可按年龄、性别、职业分组计算。注意:根据暴露性状进行分组,计算-.

  (4)时间分布:根据发病日期统计单位时间内的病例数。横坐标:时间单位,纵坐标:病例数。

  

  (5)、潜伏期的推算:如爆发属于同一次暴露于某个传播因子或同一个传染源,而且续发病例少时,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最短最长,平均潜伏期。

  (6)潜伏期:

  1)潜伏期的推算:有些疾病爆发如果是二次暴露和同源流行   续发病例很少,则能较准确地推算出最短、最长平均潜伏期。如一次聚餐引发的食物中毒的爆发。续发病例少,可以从暴露日期至第一个病例发病日期推算出最短潜伏期;暴露日期至最后一个发病日期,可以推算出最长潜伏期。

  

  平均潜伏期可以用中位数,几何均数法求得。

  

  对于潜伏期较短的疾病可用……进行计算。

  (2)、确定暴露日期(时间)

  可从发病高峰倒推一个潜伏期,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时间范围)

  3、分析资料:主要目的是分析和探索引起爆发的原因,根据疾病分布(地区、人群、时间分布)特点,找出爆发的特点,再根据爆发的特点,分析爆发可能的原因。

  (1)时间分布特点→推算出潜伏期

      

  感染地点→传染源、传播因子;

  (2)人群分布特点: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如食物中毒引起的爆发:

  

  判断与某中食品有关或无关的原则是暴露者不一定都发病,但发病者却都应有暴露

  (3)地区分布:标点地图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