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导:高考考分情况
来源:优易学  2011-2-14 14:36:06   【优易学: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学历书店

 再举一例来说,2007年河北省有位袁※※的考生,高考考分高达646分,因为受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工作人员多次承诺录取的诱惑,第一志愿填报了西安交大,结果以3分之差落选,铸成了抱憾终身的大错。如果袁※※不受西安交大招生人员多次承诺录取的诱惑,而是自己掌握志愿填报的方法,利用几年的相对分数比较、预测一下,可能结果就会有很大的不同了。请看:
  西安交大2007年在河北省理工类录取分的两线差为62分(649—587=62);
  2006年的两线差为54分(631—577=54); 2005年的两线差为54分(605—551=54);
  2004年的两线差为22分(612—590=22); 2003年的两线差为58分(571—513=58);
  在进行分析之前,再介绍一个笔者自创的名词——自分差。自分差就是考生自己的高考分数与当地(省、直辖市、自治区)当年所划定的某科类某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简称省线)之差。这里2007年河北省考生袁※※的自分差是59分(646—587=59);而西安交大2006年和2005年在河北省理工类录取分的两线差均为54分;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河北考生袁※※的自分差比西安交大两线差仅高出5分,稍有经验的考生和家长都会知道,高考招生录取中的“变数”有时是很大的,仅高出5分的余量不是很大,在仅高出5分的面前,任何学校任何招生老师的承诺录取都将是苍白无力的、不会兑现的。如果再看一看西安交大2003年的两线差为58分,仅低于考生袁※※的自分差1分,心中就会更有数了。西安交大2003年的两线差为58分,很有可能是2003年以前的几年在高位累积后冲高的结果;那么西安交大2005年和2006年在高位(54分)累积后,会不会在2007年冲高呢?如果冲高5分的余量显然是不够的。不幸的结果就是如此。
  通过上述介绍,考生和家长对“自分差”与“两线差”在初选学校时的作用有所了解,现明确如下: 
  (4)、除了关注分数,还需要了解与掌握考生的排序位置等其他相关资料。
  高考志愿填报所涉及的相关因素、环节、条件有许多,无论哪一个因素都不能忽略;哪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少;哪一个条件都需要具备。因此,仅仅关注绝对分数和相对分数也还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一下考生的排序位置等其他相关资料。由于高校录取时是按照招生计划和填报志愿考生的分数高低依次录取的,直到录满为止;因此成绩居于所有考生中的哪一个位置,比绝对的分值高低更有实际意义。一般来讲,考生要了解自己圈定的准备报考高校近年来的录取分数线,尤其是达到录取分数线的考生在当年所有考生中排列的次序,再判断自己在所在省市的位置,以此为参考填报志愿。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考生的排序位置的作用比其高考分数的作用会更大一些,所以,考生的排序位置比其高考分数就更值得关注(其中的原因与理由请见第六章关于分数排序定位法的介绍)。
  接着上例来说,2007年理工类650分在河北省排名1204位(含优惠分),649分在河北省理工类排名1300位左右,也就是说西安交大2007年在河北省理工类录取分的排序位置在1300位左右;可考生袁※※的646分的排序位置在1600位左右。那么2006年的情况如何呢?西安交大2006年在河北省理工类录取分631分,根据河北省2006年普通高校招生文理科五分一档统计表可知,西安交大2006年在河北省理工类录取分631分的排序位置在1430位左右。很明显,即便西安交大2007年录取分的排序位置不上升,只要不下降,而考生袁※※的646分的排序位置在1600位左右,也是“没戏”的。试想一下,如果河北考生袁※※采用了分数排序定位法,还会报考西安交大吗。
  除了掌握考生的排序位置,如果还能掌握分数含金量等方法,对高考志愿填报无疑是有很大益处的。
  (5)、莫因有了“意向”,而没了“方向”,切不可只做粗估,而不做细测。有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放弃。
  俗话说:“自己最了解自己”,因此考生根据自己平时的学习情况以及一、二次月考(或模拟考)的情况,对自己大概可能报什么学校是有一点谱的;作为考生的家长即便不太关心孩子平时的学习情况,但只要看一看孩子的考试成绩单或参加一、二次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对自己孩子大概可能报什么学校也是有一点谱的。这是很自然的、也是很正常的;但问题在于,有些考生及家长仅仅凭着这个“意向”、这点“谱”,就填报志愿,或者仅仅对考分与学校的调档分稍作比较,就填报了志愿;这既不是对自己认真负责的行为,也有很大的可能会带来“全军覆没”。
  正确的做法是,凭着这个“意向”、这点“谱”,首先解读相关高校的招生章程,如果考生的综合竞争实力完全符合相关高校招生章程中的规定,则可以认为“初试合格”;反之,如果考生的综合竞争实力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相关高校招生章程中的规定,其把握的原则是,只要有一点不符合并会影响到录取,就必须“忍痛割爱”,这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放弃。如果“初试合格”,。。。。。。二试才算合格;下一步的要点才是预测校线、预测专业线等等。这是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是,。。。。。再解读“初试合格”高校的招生章程,如果考生的综合竞争实力完全符合相关高校招生章程中的规定,则可以认为“二试合格”;反之,如果考生的综合竞争实力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相关高校招生章程中的规定,其把握的原则是,只要有一点不符合并会影响到录取,就必须“忍痛割爱”,这时候最重要的也是要学会放弃。“二试合格”后的下一步要点才是预测校线、预测专业线等等。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计算机文章页资讯推荐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