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考虑个人的兴趣爱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一般而言,凡是在某个专业有成就的人,都是喜爱这个专业的。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学起来兴趣更浓,发展潜力更大,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和希望。所以,考生填报高考志愿一定要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结合。据对北京高校学生进行的一项较大规模的调查显示:重点大学中有不少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一般大学中比例更高。这表明这些学生在当年填报志愿时,忽视了专业选择。这也是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们应当引以为戒的。
二要考虑专业的就业前景。选报专业,必须考虑就业。高校各专业的就业,是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当这个专业供不应求时,毕业生比较容易就业;当这个专业供大于求时,毕业生就业就困难。
为此,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需要认真了解所要报考专业的就业前景。同时,还应认真研究所报专业的需求变化。比如前几年财经类专业供大于求,毕业生不大好就业,而近年来这几类人才需求量增大,毕业生就业比较容易。法律专业一直很热,而随着开设这个专业的院校增多,法律专业毕业生就业就很不乐观了。农林、水电、石油、地矿等人们传统观念上认为的艰苦行业的专业,现在从毕业生就业来看却非常抢手。
三要权衡自身的水平。考生填报志愿应力求做到有的放矢,使自己所填志愿有针对性,录取时才有可能如愿以偿。尤其要选准填好第一志愿。从各地录取的实际情况来看,第一志愿录取率最高,许多学校第一志愿上线人数远远大于招生人数。要做到这点,考生需衡量自己的实力,把握好定位,在认真分析估计高考成绩的基础上选好学校,选好专业。
四要熟悉录取程序。由于今年一些地方将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办法,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能感到束手无策。因为少了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拟报学校前3年所在省市的调档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使考生志愿填报增加了难度。这就需要考生对拟报高校录取事宜仔细了解。比如某考生所在区县每年被北大、清华、人大录取20人。一般说来考试成绩排名区县前20名的才有希望。
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同一所学校不同专业的录取分数是不相同的,考生填报志愿时,应考虑到这个因素。若高考成绩很理想,可以报一流的学校和专业;若高考成绩不是很理想,宁可填报牌子虽不是很响亮,但专业却很强、师资力量很雄厚的院校。总之,考生填报高考志愿不能只看学校名气大小,而忽视专业的选择,更不能凭运气乱报学校,学什么专业要认真考虑。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