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古今中外社会生活的变迁
来源:优易学  2010-2-3 9:54:20   【优易学: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学历书店

 

  二.规律小结

  1.古今中外社会生活,主要包含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及社会风俗的变化。

  2.古今中外社会生活的变迁,它在主要方面属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内容。

  3.古今中外社会生活的变迁,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多因一果”),即与特定时期的政治前提、经济状况、政府政策、民族外交关系、经济文化交流等多种因素有必然联系。

  4.古今中外社会生活的变迁,也反映了时代潮流的演化。可以说它是时代潮流的一个“风向标”。

  5.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中国的社会风俗和衣食住行等深受影响。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后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大大改变了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国近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深刻反映出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6.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由西方传入中国后,发展速度缓慢。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交通、通讯事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全国的交通、通讯网络。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7.报刊、影视、互联网等传媒的发展,反映出科技发展带来媒介手段的不断进步。不同历史时期,各种媒介手段发挥作用的程度各不相同。媒介手段的进步使人们越来越快、越来越广地获得信息,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

  三.热点冷点

  1.近两年来(2007—2008年)各省市高考题中,对社会生活的关注程度日益升温,2008年起全国文综考纲明确把“社会生活”列入新增考纲要求,这是2009年考纲必须重视的热点。

  2.应注意分析社会生活与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等多种因素的联系。

  3.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标杆,应注意它与经济基础、科技水平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的联系。

  四.高考题例

  01.(2007海南历史4)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

  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

  C. 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州治、县冶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02.(2007海南历史14)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 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03.(2007广东历史10)“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A.明朝 B.清朝 C.民国 D.新中国

  04.(2007广东历史24)1954年,美国一个城市管理自来水的专员发现,该市自来水耗费量在某些三分钟的时段内会奇怪地突然增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当时汽车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刚好是车主集中洗车的时间

  B.黑客通过互联网攻击自来水公司的电脑系统,导致数据显示错误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下降,统计数据计算错误

  D.当时电视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是广告时间,大家上厕所集中用水

  05.(2007天津文综18)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一情况透露出唐朝

  A.农业生产的发达 B.对外交流的繁荣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泉州口岸的开放

  06.(2007天津文综19)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

  A.服饰的西化 B.洋货倾销中国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07.(2007天津文综20)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官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

  A.革命封建礼仪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带动文明开化 D.进行政治制度改革

  08.(2008上海历史分叉部分B组5)服饰有实用功能、标识功能、装饰功能等,以下古语能体现服饰装饰功能的是

  A.“衣,依也 B.“衣,隐也”

  C.“衣服,所以表贵贱也” D.“衣,身之章也”

  09.(2008江苏历史6)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10.(2008宁夏文综29)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廷天朝大国思想根深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11.(2008宁夏文综32)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

  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 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

  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 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

  12.(2008天津文综16)隋唐时期民族大融合导致了社会观念的诸多变化,在社会生活方面的表现是

  ①贵人御馔,尽供胡食 ②饮茶之风开始盛行

  ③喜吃胡瓜、胡桃、甘薯 ④妇女盛行穿男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2009年四川文综12)图4、图5是甘肃嘉峪关、酒泉一带魏晋古墓中发现的以庖厨为题材的彩绘墓砖。这两幅图

  

201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古今中外社会生活的变迁

 

 

 

 

 

  A.反映了魏晋时期当地百姓民族构成情况 B.证实了魏晋时期男女劳动分工状况

  C.展现了魏晋时期当地动物养殖状况 D.有助于了解魏晋时期饮食生活状况

  

201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古今中外社会生活的变迁
14.(2009年山东基本能力31)(1分)被喻为“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上冒出的蘑菇”的福建土楼,是典型的客家民居。据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土楼以圆楼为主,也有一些是方楼

  ②在古代同一幢土楼里居住着不同宗族的人

  ③圆筒状的土楼象征着合家团圆、万事和合

  ④土楼体现了江南水乡私家园林的建筑风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2009年上海历史17)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16.(2009年上海历史18)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17.(2009年安徽文综15)下列图片(图3)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201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古今中外社会生活的变迁

 

 

201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古今中外社会生活的变迁
18.(2009上海文综10)服饰体现了社会风尚,并打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中国废除服饰分贵贱的冠服制度(见右图),并实现服饰制度根本转变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

  19.(2009年广东历史11)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20.(2009广东理科基础63)“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长沙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

  A.唐宋时期 B.明朝后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时期

  21.(2009年全国Ⅰ卷文综22)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工厂纪律严格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贫富差距缩小

  22.(2009上海文综11)好莱坞是“美国电影”的代名词,人们易把好莱坞与电影划等号。然而,电影是由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应在

  A.1500~1600年期间 B.1765~1830年期间

  C.1870~1900年期间 D.1945~1970年期间

  23.(2009海南历史15)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这说明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

  C.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 D.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

  24.(2009年江苏历史22)(12分)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

  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

  材料三 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

  ——费孝通《生育制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7分)

  (3)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 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3分)

  25.(2009年四川文综37题第(3)小题)

  材料四 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社会贫富悬殊拉大,劳动者要求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的呼声逐日高涨。为此,发达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以使贫困人口和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生存保障。这一制度被称为“福利国家”制度。二战以后吗“福利国家”在西欧日渐完美,在很大程度上起了稳定社会情绪的作用。这样的“福利国家”必然占用相当大的财政预算,而人民对福利政策不仅已经习惯,而且不嫌其多,只嫌其少。至80年代,“福利国家”的弊病已明显化。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严重地妨碍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高新科技的投入。(摘编自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

  (3)根据材料四,概括“福利国家”产生的历史根源和作用。(5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福利国家”日渐完善的主客观条件,并揭示“福利国家”遇到的难题。(6分)

  (4)依托上述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就富民与强国的关系问题谈谈你的主张,并举出史实论证你的观点。(3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草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计算机文章页资讯推荐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