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定位
近几年高考地理以区域为背景,对区域内地理问题进行考查是重点内容,而区域定位是此类地理试题的关键,这需要掌握区域地理的一些规律。
1. 掌握重要经、纬线的分布
要掌握重要经、纬线的分布状况如穿越的地区、河流、地形区等。通常,经线以0°为基准,每隔30°选一条经线为宜,特别是0°经线、120°E、20°W、160°E、180°、75°W经线。纬线选择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30°N、40°N、50°N纬线,主要是因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陆地面积广大。
这些经纬线基本可以满足对地理事物的粗略定位,且这些经纬线附近的地理事物往往是考查的重点区域。
2. 掌握重要区域的地理位置
(1)各大洲、大洋的地理位置。大洲、大洋的地理位置指经纬度范围、半球位置、绝对位置与相对位置等。如非洲跨南北两半球、35°S—37°N之间、17°W—51°E之间、主要在东半球、北临地中海、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东北角与亚洲相连、以热带为主等。
(2) 重要国家的地理位置。重要国家指美国、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巴西、德国、埃及、印度等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对世界有重大影响的国家。
(3) 重要地区的地理位置。重要地区指中东地区、巴尔干半岛、西欧、东亚、南亚、东南亚、德国鲁尔区、美国东北部、我国重要工业区与工业基地等。
(4) 重要城市的地理位置。重要城市往往指重要国家的首都、最大港口、最大城市、最大的工业中心、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胜地等。
3. 掌握重要区域的轮廓特征
利用某区域的轮廓特征可以确定此区域的位置。这种定位法需要有一定的图像储存,平时多观察,多想象,找出图形的特点,并将图形赋予一定的含义来帮助记忆。如意大利似长统靴,我国山西省似平行四边形等。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由于目前试卷提供的区域地图往往是小区域的大比例尺地图,与学生平时学习和复习时接触的小比例尺地图有所不同。解高考试题时采用某一种区域定位方法确定图示区域的范围显得有点困难,这时可同时利用多种定位方法进行区域定位。这样不仅能提高区域定位的准确性,而且还能印证用某一种或某几种方面定位的正确性。
“光照图”中的隐含条件
“光照图”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难点、考试的热点。光照图题型里面隐藏着一些已知条件,很多学生容易忽略。如果在解题过程中能予以充分重视,常常能方便而简洁地解答问题。现略举一二例予以说明。
1. 晨昏线在赤道上和经线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如图1,α=β)
例题1 读图2,图中的阴影部分为黑夜,且A点在极圈上。读图回答1~2题。
(1)此时∠α应该等于 ( )
A. 23°26′ B. 30°
C. 45° D. 66°34′
(2)B点的时间可能是 ( )
A. 6月22日3时
B. 6月22日6时
C. 12月22日15时
D. 12月22日18时
答案:(1)D (2)A
2. 发生极昼极夜的范围是(90°-太阳直射点纬度)这条纬线圈以内的地区;或者说与晨昏圈相切纬线的度数等于90°-太阳直射点纬度
例题2 (湖南省十所示范性高中200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下图为北半球甲乙两地某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图”,图O为地平圈,箭头为太阳视运动方向,∠1=∠2=22°,据此,完成1~2题:
(1)甲地的地理纬度( )
A. 23°26′N
B. 66°34′N
C. 22°N
D. 90°N
(2)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
A. 22° B. 44°
C. 11° D. 68°
答案:(1)D (2)B (解析:乙地刚刚发生极昼现象,说明它所在的纬线与晨昏相切,它的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即22°=68°;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乙=90°-∣68°-22°∣=44°。可以看出:与晨昏圈相切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点纬度×2)
关于时间的计算
一、地方时
1. 题型一:已知某地的地方时,求另一地方的地方时。
解题技巧:
公式:某地地方时=已知的地方时±4分/1°×两地经度差。
步骤:①确定两地的经度差;②确定两地地方时差;③确定两地东西方向;④代入公式计算。
注意事项:
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如果所求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则用加号;如果在已知地的西边,则用减号,即“东加西减”。
②若两个地点分别为东经和西经时,要用两地东西经度之和的大小来辨认东西方位:若两地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度的地点在东面,西经度的地点在西面;若两地经度和大于180°,则西经度的地点在东面,东经度的地点在西面;若两地经度之和等于180°,则两地分别位于两条正相对的经线上,则比较不出东西方向。
③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0°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经度数相减(大数减小数);如果两地在0°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经度相加,即“同减异加”。
二、区时
1. 题型一:已知某地经度,求时区。
公式:某地时区数=某地经度÷15°(注意小数点后一位4舍5入)。
2. 题型二:已知某时区的区时,求另一时区的区时。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