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高考特别关注:对高校新增专业的观察与思考
来源:优易学  2011-3-13 16:13:01   【优易学: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学历书店

  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等学校的实际,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资源配置,可以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高校专业增设呈现出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结合院校自身办学特色,提高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从近几年高校新增专业来看,新专业多属于新兴行业,属于社会急需相应的专门人才,具有很强的应用性。

  市场需求催生新兴专业产生。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专业的开设和人才的培养等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因此,根据社会需求高校每年都有新增专业或调整专业。

  近几年高校在申请新增专业时,更注重办学优势和特色。在注重与学校长期形成的学科特色相结合的同时,新增的专业也都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例如,从我国目前发电结构来看,煤电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但是单纯依靠煤电经济便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由于技术问题成本极高,水能受自然环境和气候影响较大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在未来的30年内这些新能源不具备成为我国主力能源的条件。将核能与以上所列的能源形式相比较,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核电在我国将得到蓬勃发展,这也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开设与“核”有关专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又如,随着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人居生活质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更加受到关注,为适应国家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风景园林人才队伍的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在暂停招生10年之后,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又申请恢复开设了这一专业。

  新兴专业呈现出学科交叉性

  尽管目前高校的专业越分越细、越开越多,但近年新增专业呈现出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具有多学科的交叉性。新兴专业呈现出的学科交叉性,折射出社会对高校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客观要求。

  2007年,教育部批准全国52所院校开设“对外汉语专业”,该专业也是2007年新增最多的专业。“对外汉语专业”,同一般大学中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有很多不同:从教学内容来看,该专业既开设语言方面课程,也开设文学、文化方面课程;既教授语言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也教授语言教学技能;既开设中国语言、文学文化课程,也开设外国文学文化课程。再如“音乐治疗专业”,这是一个由音乐艺术、心理学与医学科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其学科性质对该项工作从业人员的个人条件提出了特殊要求,既不同于音乐专业工作者,又有别于医务工作者和心理学工作者。

  同时,新兴专业开始向流行时尚方面靠近。高校新兴专业在更多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开始从“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关注人的健康与发展。例如,“休闲体育”这一新增专业与传统的竞技体育有很大的差别。传统的竞技体育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为目标,而“休闲体育”则是重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人文社科、管理、经济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休闲体育专业理论,具有一定运动技能专长,能从事休闲体育经营与管理、产品策划与设计、指导与推广工作,以及相关专业方向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

  纵观近几年各地高校新增专业,教育行政部门在审批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控制,以免造成同一地区盲目重复开设专业的局面。控制的直接结果是,一些新专业在同一地区内只是在个别高校试点。例如,2007年教育部同意16个院校申报的“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自2008年起开始招生,而另外18个院校申报的“数字技术专业”没有通过审批。又如,云南财经大学将开设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是教育部2007在云南省高校中批准的唯一一个该类专业;重庆大学的“物流工程专业”、重庆师范大学的“艺术教育专业”、四川外语学院的“印地语专业”、“翻译专业”以及四川美术学院的景观建筑设计等5个专业等,都是在这些高校中首次开设的。郑州轻工业学院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河南省高校第一个开设此专业的高校;河北师范大学获批的“书法学”本科专业,在河北省高校中首次出现,而全国开设“书法学”本科专业的院校仅5所,其余4所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

  高校的新兴专业多是由市场需求催生的,但有市场需求的新兴专业,未必就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一方面产业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始终处于动态之中,另一方面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如何也有待于市场的检验。高校提高教育质量,核心在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没有过硬的专业人才培养,也就谈不上过硬的高等教育质量。应该说,高校新增的专业,经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部两次的检查和评议,都具备开办专业所需要的基本的办学条件。但是,新兴专业毕竟还有一个建设和探索的阶段,因此决定了对新兴专业的评价有一个认知的过程。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计算机文章页资讯推荐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