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鼓个掌被拉凑人数是常事
“下午电视台录制节目,有兴趣学习电视节目制作的同学可以来我这里报名,名额有限,报名从速。”
浙江工业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马晨雯看到QQ群里班长发布的消息,第一时间就报了名,心想这回可以看到神秘的电视台到底是什么样的了。
可是节目开始一会之后,小马发现,自己除了配合鼓个掌,被镜头扫过几下还真是无聊。
“你也是被你们老师拉过来凑人数的吧?”旁边一个男生问小马。
明明是场无聊的心理讲座,却吹嘘成大师解梦;明明是去给一个创业颁奖会当现场观众,却忽悠成去学习如何创业;明明是个英语培训机构来招揽生源,却打着四六级英语讲座的招牌,还不忘加一句“名额有限,欲报从速”,在还没识破这些伎俩之前,大一的新生就常常会“被推销”。
而更狠的是强制分配名额让学生参加。有时是否参加还会跟班级考核分、个人德育分挂钩。
“在大学多听些讲座本来是好事,可有时老师会强制我们参加。”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动画专业的白植江发现,大多数讲座质量并不高,“说白了,就是拉我们去凑数,除了大一的,根本没人来。”
参加工作两年的班级辅导员王老师对这样的现象也很无奈:“学校总是规定各系按人头比例去听讲座,每次讲座,还要求有一名教师到场,签名、点人数,达不到要求,就有被扣分的危险,而这分数,关系到各个系的考核。高年级的学生都比较‘油’了,我们只好要求大一的新生去了。这也能帮他们尽快融入校园生活。”
在社团学生会等待媳妇熬成婆
“你怎么那么不上道呀,雷哥叫你办这事,说明器重你,好好干,下任部长的位置还不就是你的!”话音刚落,那个纯正无邪、未经世事的大一女生就乐滋滋地跑去整理资料了。回头还不忘说一句:“谢谢学长,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看到新来的菜鸟干事被忽悠去跑腿儿,太原理工大学的蔡哲伟荣升为学长之后不禁想起自己大一刚进学生会当干事那会儿,也是这般被呼来喝去,四处卖苦力。搬桌椅啦、搬道具啦,采购办公用品啦……边边角角的麻烦琐事全都少不了他。
“小洋,帮我刷一下。”打着哈欠一副没睡醒样子的徐明看到一个学弟从操场出来,把体育卡掏出来塞给了他,自己回宿舍睡回笼觉去了。
宁波一些高校会安排学生晨跑,并且刷卡登记,和体育课学分挂钩。
那些爱睡懒觉的学生感觉痛苦万分。大一乖乖跑了一整年,升到了大二他们便打起了学弟、学妹的算盘。学生组织里大一干事就成了这些学长、学姐们的公关目标。
“跑了一圈,还要帮学长跑一圈,真累啊!可是没办法,进社团不就是想多认识点人,搞好关系嘛,如果我拒绝了他,万一他记在心里怎么办?社团就快换届了,我还想当个部门主任呢!”刚刚晨跑完的小洋拿着学长的体育卡,虽然不情愿,但掂量了一下“投入产出比”,想想还是合算的,“忍一时得永生嘛”。
新生刚开始独立生活难免找不到北,抱怨归抱怨,他们深入大学生活靠的还是师兄师姐的引领和帮助。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