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一:不可。
支玲琳:我觉得未尝不可,可在北大设一个班作试验。
李光一:这个班打一个引号就是“纨绔子弟班”。现在一些名校面对穷人要100分,面对富人96分就可以进来。这万万不可。
支玲琳:可以不占用原有的招生份额。如果小小的资源就可获得较大回报,回馈更多的人群又何尝不可,等于是对学校的某种捐赠。像哈佛这些名校都接受社会捐赠的,这些捐赠最后又回馈给普通家庭的学子,这有什么不好?
孔同:很多中学,以前也有类似的做法,所谓择校费等,差几分多出点钱就可享受同等教学资源,现移植到大学有何不妥呢?
李光一:如果富人愿意拿钱出来,就成了分数加人民币就能进大学,这样会把整个秩序搞乱。陈光标捐了很多钱,富家子弟要上大学,他可以自己办一个大学。如果做慈善那直接捐钱好了,大学借此可提高奖学金,同样能支助贫困学子。如果什么都可以用钱来买的话,犯的错也可用钱来宽恕,就无公平可言了。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