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考指导:择优录取 借势发力有考究
来源:优易学  2011-6-24 22:53:23   【优易学: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学历书店

  近几年,高考录取结束后,一些学校就会接待来访的考生或家长,这些考生和家长都有一个疑惑:考生的成绩高出了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最后怎么就落榜了呢?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就是高校“择优录取”政策的结果。在高校的招生简章上,常常看到这样的表述:“学校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综合衡量、择优录取……”可以说,“择优录取”已经成了高校录取考生的一个原则之一。那么,什么是“择优录取”,高校在执行这一原则时会有怎样的考究。我省高校招生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对此做出了详细的解释。

  择优是挑选更适合学校的

  “择优”,这是高校近几年来录取时遵循的一个录取原则。简单说,就是录取中要选择优秀的考生。为了让高校择优录取从而选拔到学校需要的人才,教育部规定,各学校在录取考生时,在各地的调档比例可以超过1:1,但不能超过1:1.2。也就是说,如果某校在某地要招100名考生,就可以调120人的档案,然后根据考生成绩、学校的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等择优录取100人,剩余20人则作退档处理。可能有的考生和家长对“择优录取”的原则还没能了解或了解得不够多,还停留在过去纯粹以分取人的意识中,这就成了录取结束后部分考生或家长到学校“讨说法”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高校不完全凭考生的高考成绩来录取呢?其实,我们听到很多关于素质教育的话题,而素质教育也正是现在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我们现在都知道一个道理:高分未必高能,甚至出现高分低能。而“能”或“潜能”正是高校录取时看重的另一方面。另外,各高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所以,想通过“择优”来选择适合学校培养特色的考生。从这点来说,高校的择优,不止是挑选成绩好的,而是挑选更适合学校的。如有的学校想录取到语文成绩好的学生;有的希望录取外语成绩优秀的学生;有的想录取到数学成绩好的学生……
  “优秀”不仅体现在成绩上

  那么,什么样的考生才算是优秀,是不是一定要成绩如何如何好?这就关系到“优秀”的认可条件。

  其实,成绩高低是衡量优秀与否的一个主要方面,也是高校录取首先考虑的因素。一般说来,考生成绩比较好,如在某校调档的考生中居于前列,则很少落榜。即使由于专业填报不合理而录取不到相关专业,如果服从专业调剂,学校会尽量录取;如果不服从调剂,一些学校也会主动与考生联系,看是否愿意调剂到其他专业。从现在高校的录取实际来看,一般不会退掉高分考生。除了高分者有其优秀的一面,另一方面还有社会和舆论所带来的压力,让高校在高分考生的退档上很小心。即使有高分者被退档,原因也是在专业上不服从调配或体检受限,但数量上也是极少数。从这一点说,高校首先认可从分数来判断优秀的做法,但也反映出了我们目前“择优”的局限性——还主要是以分数来录取,这又特别体现在对高分考生的态度上。

  其次,高校的择优除了高考成绩之外,有的还从单科成绩上来选择优秀学生。如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在录取时既要看高考成绩,又要参考考生的数学成绩,如果两个考生成绩相当,一般优先录取数学成绩较好者。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计算机文章页资讯推荐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