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报名工作
今年教育部对严格审查考生报名资格明确规定:一是“对参加全国统考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取消其当年全国统考各科成绩,同时给予其应届毕业当年不得报名参加全国统考的处理”;二是“对参加全国统考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的在校生,取消当年全国统考各科成绩,并由其所在高等学校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严肃处理;替他人参加全国统考,在全国统考中组织作弊或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它作弊行为严重的,高等学校可以给予其开除学籍处分”。
二、有关招生政策的调整
(一)关于照顾政策
教育部《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的各项照顾政策和往年相同。因此,今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的各项照顾政策仍然按2007年的规定执行,在此基础上,今年新增设两项地方性照顾政策,并对原已执行的三项照顾政策作出说明:
1、今年新增加的两项地方性照顾政策是:
⑵获得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一、二、三等奖和省赛区联赛一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报考省内普通高校理工、文史类专业的,可在其统考成绩基础上加10分投档。
2、对原已执行的三条地方性照顾政策作出如下说明:
⑴今年继续向教育部申报省内院校录取时加10分投档的三项地方性照顾政策。一是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省教育厅颁发的艺术特长A级证书的应届高中毕业考生;二是长期居住在民族县、乡的汉族考生;三是农村户口独生子女户和二女结扎户的考生。
对已执行多年的三项地方性照顾政策和今年新增加的两项地方性照顾政策,已向教育部申报,待正式批准后向社会公布执行。
⑵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由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推荐申报,省教育厅批准认可,录取时文化课加10分投档,因在具体工作中没有量化的标准,执行难度较大。为加强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德育工作,鼓励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的考生。今年仍按2007年规定执行: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者,受市(州)党委、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表彰,由新闻媒体报道,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者,录取时文化课加10分投档。
⑶教育部规定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并经省级招生委员会在报考当年组织测试认定的应届高中毕业考生,录取时可加分投档。今年我省对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继续由省教育厅组织测试认定,凡在高中阶段获得由省教育厅颁发的中学体育运动一级证书的应届高中毕业考生,录取时文化课加20分投档。凡未经省教育厅进行中学生体育运动一级测试认定的二级运动员,不得照顾加分。
(二)定向生招生
根据教育部规定,部分高等学校须向主管部门申请,并经教育部核准备案,可面向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用人单位安排少量的定向生。高等学校须与定向就业单位签订符合规定的协议书。严禁假定向和利用定向就业招生向考生收费。定向就业招生应面向全省考生。录取时,定向就业招生与非定向招生应同时进行投档录取。今年我省定向生招生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执行。具体办法:一是定向生面向全省招生;二是高等学校须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考生录取后须与高校、用人单位签订合同;三是省属院校原则上不安排定向招生任务;四是定向生与国家统招生同时投档,若第一志愿录取不满时,平行志愿补充投档的考生成绩不得低于一志愿定向生提档最低分。定向生录取降分幅度按教育部规定执行。如招生学校在调档分数线下20分以内、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不能完成任务时,可将定向计划转为非定向计划执行。
天津师范大学为甘肃省定向培养本科学生,在录取时,按教育部定向招生规定和天津与甘肃的协议执行,当定向生源不足时,定向计划转为统招计划录取。
(三)民族院校、民族班、预科生招生
为了向民族地区选拔培养更多的人才,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我省普通高校招生政策仍按去年的规定执行。即:一是民族院校招生。省外民族院校少数民族考生原则上按70%投档,其他考生按30%投档;省内民族院校按7 :3投档,即:少数民族考生按70%投档(聚居少数民族考生占60%,散居少数民族考生占10%),汉族考生按30%投档(长期居住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考生占20%,其他地区汉族考生10%),由学校审查录取;二是高等学校民族班、预科班招生只录取少数民族考生。外省院校民族班、预科生按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投档,学校审查录取。省内院校民族班、预科生按照8 :2投档,即:聚居少数民族考生占80%,散居少数民族考生占20%,由学校审查录取。高等学校民族班、预科生招生随同录取批次进行,降分幅度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
责任编辑:虫虫